灣區手記:什麼是什麼? /文:尚東美

[2022.09.16] 發表

【明報專訊】在香港做中國新聞,長久以來的經驗是要做「中文翻譯機」,將內地常用的詞彙轉換成香港說法,讓讀者看得明之餘,也能了解內地物事。台灣常用詞彙又是另一套,兩岸三地的中文雖說99.9%能彼此明白,但有時就是卡在那0.1%,令人哭笑不得。

有次一個香港朋友來廣州,記者帶她到著名景點「荔枝灣涌」。不料她問,「涌」是什麼意思?記者有點愕然,「涌」就是小河,香港也有東涌、黃泥涌,原本也是溪流。她又問:那「河涌」又是什麼?廣州人常用「河涌」稱呼「涌」,「河涌」在舊廣州城甚為重要,不僅是交通要道,還是煮飯洗衣生活用水的來源,後來因污染和淤塞封閉,近年因治污得力,「河涌」才得以重生,更開發成旅遊景點。但記者解釋一大輪,對方也好像不明白,「是像明渠那樣嗎?」

之前還有朋友問,「趟櫳門」是什麼?作為「西關大屋」的重要部件,它首先是一道「趟門」,「櫳」是一條條粗圓木,兼顧防盜和通風功能。像「趟櫳」和「河涌」這類詞語,要了解讀懂難免需要一點社會文化背景,對沒有當地生活經驗的人來說,可能是有點難懂。

「線下」的事物如此,也不要以為「線上」就能「互聯互通」。相反地,互聯網世界隔閡好像更深:交稿後,編輯還會追問:什麼是「大眾點評」?什麼是「小紅書」?什洵O「網約車」?什洵O「ins風」?你如何向一個不用instagram的人解釋什洵O「ins風」?每每到此,記者搜腸刮肚也想不到合適的解法,只恨自己詞彙還是太少。

文:尚東美

更多港聞
尊子漫畫
【明報專訊】(請看附圖) 詳情
【Emily】M+快一歲 將辦草間彌生展 同日起開始收費
【明報專訊】今年11月12日係西九M+博物館開幕一周年,M+噚日宣布到時會開始收入場費,成人門票120蚊,全日制學生、7至11歲兒童、滿60... 詳情
【Emily】訪問「騙徒」 鄧炳強:監倉飯有得你食
【明報專訊】今屆政府鴷q局長都好勤力搞社交平台,保安局長鄧炳強鐪acebook不定期發片,訪問唔同鴾H,月初佢訪問完同係警隊出身麉O安局副... 詳情
【Emily】獻花悼英女王 羅家英刪帖拍片道歉
【明報專訊】英女王伊利沙伯二世駕崩,前全國人大代表、八和會館主席汪明荃鴾V夫羅家英(圖),日前都有去英國駐港澳總領事館獻花悼念,結果惹來內地... 詳情
【Emily】新思維函特首問鏡騷事故 1823代覆
【明報專訊】新思維早排去信特首辦,跟進MIRROR紅館演唱會墜屏事故,要求交代調查進度同責任問題,結果噚日收到政府電話熱線「1823」代為回...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2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Ka Ming Lui | Executive Chief Editor: Richard Kwok Kai Ng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5377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