稱南丫四號內地造 應內地驗 前驗船主任:無水密門要問財利
【明報專訊】2012年南丫海難39死,死因研訊昨踏入第14日。退休首席驗船主任黃志堅(圖)曾審批「南丫四號」圖則,他供稱當年相信財利船廠會裝水密門,「例如有個窗,個窗會唔會無玻璃?」他承認,大多數驗船人員專注被指派的項目,不會浪費時間檢查兩艙之間的通道,也不會留意份外事。他強調船隻在內地製造,應該由中國船級社檢驗艙壁結構,而非本港海事處負責。
指驗船人員不會留意「份外事」
黃志堅1980年入職海事處,2010年晉升為首席驗船主任,至2011年退休。海難發生後,黃獲海事處重新招聘為海事意外顧問,跟進2013年調查委員會。翻查資料,黃遭調查委員會報告點名批評失職,他作供時多番提及委員會,遭研訊各方打斷(見另稿)。
黃志堅1995至1996年間審批部分南丫四號圖則,包括總佈置圖。黃稱當年收到不少新船圖則,海事處人手難以應付,他遂協助同事審閱圖則。黃稱,根據俗稱「藍書」的海事處驗船指示,所有水密艙壁都要附上水密裝置,船廠無按要求建船就屬違規。他認為審批圖則的工作無錯,即使圖則無明確標示水密門,他理解將會安裝水密門,「點解財利唔裝?咁真係要問財利」。
不同意海事處驗船分工
南丫四號在內地梧州造船廠製造船殼,並通過中國船級社測試。黃志堅強調「由頭到尾」、船隻結構檢查一概由中國船級社負責,本港海事處不會檢驗結構,處方年檢只關乎設備有否損耗生鏽,不會重複檢驗。家屬一方展示海事處1995年信函,列明由海事處驗船殼及艙壁,中國船級社負責其他項目(見表)。黃不同意信件內容,認為中國船級社在當地驗船結構,「叫海事處齯H搭船又搭車、睇完就走唔係鶩茈堛滿v。在提問下,他承認信函代表海事處立場,但不認同信函中的驗船分工。
指財利無要求驗船結構
「船廠無要求,邊個去驗?」
死因研訊主任關注,南丫四號由建船至發生海難以來,共有8次機會做「兩年檢」視察內部結構,若有驗船人員對兩艙之間的通道生疑,或已解決水密門爭議。黃志堅回應稱,驗船督察每日驗3至4艘船,往返交通數小時,他們只會專注被指派的檢驗項目,「絕大多數都會掂行掂過」,不會浪費時間留意通道口,「最簡單來講,唔係佢份內事,明知都費事去提出」。
黃志堅形容,向來由船廠安排和主導海事處驗船項目,「船廠無要求,邊個去驗隉H」本案而言,黃說財利無要求檢查內部結構,海事處不會派員檢查。研訊下周一續。
【案件編號:CCDI 1075-1113/12】
(南丫海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