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年代:AI Agent助企業篩選人才 個人搵工
【明報專訊】2025年被稱為AI Agent的商用關鍵元年,儘管其學術定義往往予人「離地」之感,但對於一般辦公室上班族來說,最重要的是要理解,AI Agent可以自動執行一些重複度高的流程,從而釋放人類的時間,用於較高增值的活動。
TeamNote篩選履歷表 綜合求職者重要資料
TeamNote Limited行政總裁羅國明、營運總裁李騰說,該公司去年初開始使用一些開源開發工具和自行設計的開發工具,配合某些開源人工智能大模型,開發AI Agent程式。去年底開發出3個AI Agent,分別應用於篩選履歷表、客戶服務或支援、知識管理等。除了公司內部使用,現時共有7至8個客戶使用其AI Agent,包括政府部門、保險公司、大型NGO等。
兩人表示,AI Agent的優點是,可以代為處理一些重複度高的工作,從而節省人類時間,尤其是對擁有大量數據和檔案的機構來說。舉例說,如果一家機構經常需要招聘員工,又每次都收到大量求職信和履歷表,使用AI Agent初步篩選,便可以省回很多時間。兩人以一部配備64GB RAM的MacBook示範運行那個篩選履歷表的AI Agent,掃描一批履歷表,抽取重要資料、核對是否符合基本要求等。大約10分鐘後,那個AI Agent就掃描了10份履歷表,自動將10個求職者的重要資料,包括:學歷、經驗、上一份工作的月薪、現在月薪要求等,以一個表格來綜合列出,其間毋須人手介入。相比之下,若以人手來處理,就需要每份履歷表都打開看,還有很多複製和貼上資料的動作。「這樣,人力資源部門便可以省下初選的時間,用來幫同事謀福利等。」兩人笑說。
又例如,每間公司都有其知識庫。可能個別員工特別了解某些客戶,或者特別擅長投標爭取某類合約。但這些員工離職後,其他人就未必懂得接手。在這情形下,那個用於知識管理的AI Agent便派上用場,可以在短時間內找出以往相近用途的銷售建議書或標書,並作初步修改,接手者只需負責較後期的修改和把關。
用公司知識庫製作標書
不過,他們亦承認,使用AI Agent有一些門檻。例如,運行AI Agent的電腦必須要有GPU(圖形處理器,AI Agent通常要由大型語言模型驅動),只有CPU(中央處理器)並不行。至於記憶體,則愈多愈好,一般以幾百GB為佳。他們用來示範的MacBook只有64GB RAM,配備的是蘋果公司的GPU,其實只屬勉強可運行。若採用性能較佳的AI伺服器,掃描履歷表的時間還會略為縮短。
若企業不希望一次過購入硬件,可將AI Agent安裝在雲端AI伺服器。但如果有敏感資料,則建議在公司內自設AI伺服器,這也可離線使用。該公司的AI Agent主要面向中大型機構,通常文職員工至少100人或以上。這是因為,數據和檔案愈多,AI Agent的用處就愈明顯。員工較少的機構也可以使用AI Agent,但效益就沒有那麼明顯。
明報記者 薛偉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