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區手記:農地增值/文:尚東美
【明報專訊】記者早前到南沙一處農場參觀,發現一台「自動售米機」(圖)出售該農場自產食米,顧客按動屏幕選擇重量、掃碼付款,稍候片刻便可從下方出口取到打包好的一袋米。售價每500克8元人民幣,略高於內地普通米價,究竟是什麼靚米可使人「山長水遠」專程到南沙來買呢?
工作人員說,那台其實是脫殼機,堶掘邞漪O稻穀,「現在外面很多米被打磨得太過分,把米的胚芽、最關鍵的營養都磨掉,就算吃了很多飯下去,也很快就餓了」。而這台脫殼機只會脫去穀殼,雖然米粒表面不夠光滑,但「很有米香,尤其煲粥最正」。他還稱,這些米產量不高,放在機中售完即止,即使價格高於市面,仍常有回頭客復購不果。
不僅米賣得貴,該農場更大的「米路」是出租並代管菜園,分30和60平方米兩種尺寸,年租金分別為1.06萬和1.6萬元人民幣。「地主」可自選作物種類,在手機隨時看監控鏡頭「雲種菜」,想來時可親自澆水鬆土,沒空時也有專人代勞。工作人員稱,這比傳統「耕種-賣菜」的模式賺多60倍,想租菜園的人絡繹不絕,還要排隊。
該農場最新搞作是「雲養雞」,雞腳綁有腳環,「飼主」可每日看牠走了多少步,是不是一隻合格的「走地雞」。
文:尚東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