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區熱搜:低空AI產業崛起 職位需求C 無人機工程師崗位增逾五成 吸引年輕人才
【明報專訊】大灣區低空經濟、機械人、人工智能等新興產業崛起,催生對相關工種的需求。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與內地求職招聘網站「智聯招聘」的研究顯示,相關職位的人才需求於今年上半年快速上升,例如無人機組裝測試職位需求比去年同期增長近1.7倍,無人機工程師職位增長57.5%。而求職人才以25至34歲為主,反映大灣區對青年人有吸引力。
明報記者 林迎
廣深招聘佔灣區七成 9市佔全國12%
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及智聯招聘月初發表《2025粵港澳大灣區產才融合發展報告》,基於智聯招聘在線數據庫自今年1月1日至6月15日的數據監測做統計分析,發現重點產業招聘需求佔比高,深圳、廣州招聘數量佔整個大灣區近七成,而大灣區內地9市的招聘職位數量佔全國12%,表明大灣區具有較強的就業吸納能力。
按產業劃分,招聘職位數量增速較高的產業領域包括現代服務業、新一代信息技術、現代物流及先進製造業,至於人工智能行業亦有5.6%的按年增速,其中,人工智能行業主要職位需求包括銷售工程師、銷售顧問、算法工程師等。而無人機產業則急需招聘組裝測試人員,崗位激增1.66倍,無人機工程師職位需求亦增長57.5%;機械人產業方面,機械人調試工程師、機械人算法的職位也分別比去年增長53%及32%。報告認為,大灣區汽車製造、電子信息等支柱產業對工業機械人需求爆發,催生大量相關職位。
工業自動化領域「大腦」「雙手」同缺
在工業自動化領域,高端技術人才和一線工人同樣緊缺,機械工程師職位數量佔整個工業自動化行業總數6.2%,電氣工程師佔3.7%,而同屬高端技術崗位的自動化工程師(1.8%)、數控操作(1.7%),佔比甚至低於普通操作工(2.7%)和電工(2.6%)。報告認為,這反映技術研發、系統設計的「大腦」與保障生產製造的「雙手」在產業鏈上皆有價值,缺一不可。
養老看護需求增 工程出納競爭激烈
除了高科技職位,服務居民生活的養老、看護、清潔等行業人手需求也殷切,深圳養老及看護職位需求增長1.2倍,大灣區護工、月嫂的平均月薪分別達到6990元(人民幣,下同)和10,030元,按年分別增長10%及8.1%。從招聘競爭激烈程度看,月嫂、清潔職位的競爭指數(求職人數與職位空缺之比例)分別為2.6和4.7,即每2.6人及4.7人爭一職位,處於較低水平,遠遠不如土木工程師(253.2)、工程監理(163.8)、出納(152.5)等逾百人爭一職的激烈情G。
從求職者年齡看,25至34歲人群佔43.8%,是求職的主力軍,16至24歲佔26.1%,較全國求職者佔比(分別42.2%及23.4%)更高,反映大灣區尤其是科技與創新產業對年輕人才的吸引力。按城市劃分,深圳、廣州招聘職位數目分別佔大灣區9市的35.2%和31.8%,遠遠拋離第三、四位的東莞(11.5%)和佛山(9%)。不過,廣深兩大城市的競爭指數同樣高達35和31.1,超過9市的27平均值,也大幅拋離其餘7個灣區內地城市。
需強化產才融合 引領產業升級
報告指出,當前大灣區產業發展勢頭強勁,但部分領域高質量人才供應不足,結構矛盾成為制約產業躍升的關鍵,未來需要進一步強化產才融合,針對不同行業、不同規模企業及新興產業的需求特點,制定精準的人才政策,以人才引領產業升級,以產業升級吸引人才集聚,實現良性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