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視器可查40層 冷氣滴水處理增25% 食環:全港黑點逾300 巡查焦點日轉夜
【明報專訊】夏季冷氣機滴水問題日益嚴重,食環署昨日公布打擊冷氣機滴水的新行動策略,包括今年5月起以「洗樓」方式主動巡查和跟進全港300多個滴水黑點,並引入具紅外線夜視功能的調查系統,提升夜間取證效率。截至本月24日,食環署今年累計已處理約5200部冷氣機的滴水問題,較去年同期增加25%,較2023年同期則升3倍。署方強調會配合法例修訂及地區宣傳教育,冀市民共同承擔維修責任,改善公共環境衛生。
食環署助理署長(行動)溫智舜昨稱,冷氣機滴水問題在夏季尤為嚴重,每年接獲逾3萬宗投訴,集中於夜晚及清晨,為調查帶來一定挑戰;由於本港樓宇密度高,冷氣機常設於較高位置甚至被遮擋物阻隔,檢查人員難以即時鎖定滴水源頭。
為提高效率,溫智舜稱署方今年除了恆常處理冷氣機滴水個案,亦會「主動出擊」針對全港300多個主要黑點執法,其中30個包括巴士及小巴站等對市民造成較大滋擾的黑點則會加密巡查。
他透露,署方早前與物流及供應鏈多元技術研發中心合作研發出「冷氣機滴水調查系統」,透過配備紅外線夜視鏡頭,低光環境下亦能清晰捕捉滴水影像,避免以往以肉眼及強光電筒調查,大幅縮短蒐證時間。
暗夜蒐影像 免用強光電筒
去年5月引入的第一代調查系統偵測範圍為60至70米、即約20層樓高,以人手對焦;今年5月引入的第二代系統偵測範圍則提升至120米、即約40層樓高,並可自動對焦。署方調整人手分配,由以往七成人手集中日間調查,轉為七成人手於夜間調查,加強針對冷氣機滴水的高峰時段。全港現時有19部第一代及19部第二代調查系統運作。
食環署油尖區環境衛生總監陳家俊提到,油麻地加士居道383至389號過去為嚴重滴水黑點,涉約270部冷氣機,曾嚴重滋擾候車市民;署方聯同社區力量加強宣傳,並於夜間用紅外攝錄系統追蹤滴水源頭,配合物管公司與業主溝通,要求維修接駁至中央去水管,數月後情G大幅改善。
署方稱截至本月24日,今年已發出約5230張「妨擾事故通知」,並妥善處理約5200宗個案。獲發「妨擾事故通知」者須於指明期限處理問題,否則可被檢控。
今年暫5230妨擾通知
處理5200宗
《2025年公眾衛生及市政(修訂)條例》本月17日生效,包括進入單位調查的時間由「朝七晚七」延至「朝七晚十」。不遵從「妨擾事故通知」的最高罰款由1萬元增至2.5萬元,不遵從「妨擾事故命令」的最高罰款由2.5萬增至5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