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點對點:快時尚代價不菲

[2025.09.22] 發表
環保慈善機構Redress提倡建立循環時裝經濟體系,鼓勵市民使用重用衣物,盡量延長衣物的使用期。
廣州番禺區有快時尚供應鏈工廠受訪女工表示,工人的工資以件工計算,每月只有一天假期,有人認為工資太少。(法新社)
市民可捐贈清潔的衣服、鞋、配飾、布偶、手袋或背包等到社區舊衣回收箱。

【明報專訊】衣物是我們生活所需,但衣物生產過程及棄置舊衣,亦會污染土壤、空氣和地下水,威脅環境和人類健康。快時尚並不持續,除了像法國立法規管企業外,各方如何應對?

■快時尚Q&A

Q:什麼是「快時尚」?

A:快時尚(fast fashion)又稱快速時尚、速食時裝,即快速生產及上架、價錢廉宜而緊貼潮流的時尚衣服。快時尚全年都在更新,與時裝業界慣分秋冬和春夏二季截然不同。快時尚衣物的流行期短,亦被指不重視質素。

據市場研究公司Fortune Business Insights,2024年全球快時尚市場規模達1482.3億美元,預計市場將從2025年的1627.6億美元,持續增長至2032年的3179.8億美元。

Q:「超快時尚」和「快時尚」有何分別?

A:兩者主要分別在於產品上架速度,快時尚品牌約每周有新貨,而超快時尚品牌差不多每天都有新貨上架,而且售價更低。英國《衛報》2022年的文章指出,H&M美國網站一年內有4414件新品上架,SHEIN網站有近31.5萬件。SHEIN英國網站大部分特價上衣和裙子售價低於10英鎊(約105港元),有部分衣飾售價低於5英鎊(約50港元)。

■快時尚帶來什麼問題?

(1)環境成本高

衣物的原料棉花在種植時需噴灑大量農藥,而將紡織品染色耗用大量水,並可能帶來水污染。常見合成纖維如聚酯、尼龍是由石油、天然氣提煉出來的塑膠原料製成,需時數十年至百年才能生物降解。

(2)過量生產

紡織業過度生產是嚴重問題。《衛報》2024年1月報道引述數據指出,每年全球生產約800億至1500億件衣服,但一成至四成並無售出,即每年可能浪費80億至600億件衣服。很多發達國家將舊衣物出口,而發展中國家淪為回收場。智利長期是歐美和亞洲二手及未售出衣物的接收地,2021年有逾4.6萬噸二手衣物流入該國。當地環保人士表示,衣物廢物需長達200年才能生物降解,會污染土壤、空氣和地下水,且高度易燃,對環境和人類健康構成威脅。

(3)被指壓榨勞工

經濟全球化下,發展中國家因其勞動力及原料成本低,成為不少時裝品牌設廠製衣之地,包括追求快和數量的快時尚企業。有聲音批評快時尚產業於發展中國家壓榨勞工,如英國傳媒2025年1月報道,SHEIN位於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供應鏈的車衣工人,每周工作約75小時,違反中國勞動法;瑞士非政府組織報告顯示,SHEIN工人不含加班費的基本工資只有2400元人民幣,因此不少人過度加班。SHEIN發聲明回應稱,公司致力確保其供應鏈中所有工人獲公平和有尊嚴的待遇,正投資數千萬美元加以改善,並確保供應鏈合作伙伴合規。

■如何應對快時尚引起的環境問題?

˙聯合國:推行動宣言及宣傳教育

2018年聯合國氣候大會上,全球43家大型時尚品牌、零售商、供應商和行業組織等簽署《時尚業氣候行動憲章》,提出目標2030年前總體減排30%。2023年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推出《可持續時尚傳播手冊》,建議傳媒、形象設計師和網紅等減少宣傳導致過度消費的信息。

˙快時尚品牌:設回收活動

不少快時尚品牌均設有回收活動,部分以換取優惠券作招徠。不過,有環保組織批評大型快時尚企業的回收舉措是在「漂綠」,屬公關手段。

˙個人:改變價值觀和消費模式

消費者應正視過度消費的問題。2024年9月,香港理工大學時裝及紡織學院設計學院與Uniqlo聯合發布《香港消費者可持續時尚認知調查》,結果顯示約兩成受訪者表示每件衣物的平均穿著少於10次。聯合國和環團均呼籲,消費者可選擇耐用、高品質的服裝,摒棄快銷時裝,如此既能節約資源,又能踐行可持續發展理念。

˙社區:推回收舊衣計劃

香港民政事務總署2016年起在全港十八區推行「社區舊衣回收箱計劃」,方便市民捐贈舊衣物,以支持環保和作慈善用途,計劃由長春社、香港地球之友、救世軍和基督教勵行會4個組織管理。根據環境及生態局,2023年全港透過計劃共回收711.66公噸舊衣物。

■知識增益

香港的紡織物回收率

根據環境保護署《香港固體廢物監察報告2023》,廢紡織物日均量佔整體都市固體廢物量3.7%(約402公噸);在回收的可循環再造物料中,紡織物只佔整體回收物料的1.2%。

■模擬試題

顧問教師:陳志華

(1)根據資料,指出法國立法規管「超快時尚」產業的一項原因。(2分)

(2)參考資料及就你所知,指出和解釋「快時尚」與「可持續發展」相關理念兩項相悖之處。(6分)

■參考答案

(1)根據資料,法國立法規管「超快時尚」產業的原因是「超快時尚」加劇生態破壞,不利可持續發展。資料提及法國每秒鐘就有35件衣物被丟棄,而衣物生產過程及棄置舊衣,會污染土壤、空氣和地下水,威脅環境和人類健康,可見「超快時尚」對環境的破壞甚大。法國立法規定相關產業須繳交「環保稅」,有助增加超快時尚企業的營運成本,以望縮窄相關產業的市場,從而減輕對生態環境的破壞。

(2)「快時尚」與「可持續發展」相關理念有兩項相悖之處。

首先,根據資料,快時尚企業講求緊貼潮流,以每周甚至每天更新的頻率上架新貨,亦被指不重視質量,顧客只穿數次就可能因損壞而丟棄衣服,造成大量浪費。這與可持續發展理念中循環經濟的理念相違背,社會要達可持續發展,個人在消費時應重視回收、再利用和升級改造,減少浪費並將廢棄物轉化為有價值的資源,以減輕對環境的負擔。可是,快時尚講求價錢廉宜和快速更新的模式,與可持續發展的原則背道而馳。

其次,快時尚企業以生產周期短、價格低廉吸引消費者,鼓勵消費者頻繁購買新款式,這種生產模式不但產生大量碳排放,亦造成嚴重紡織廢棄物問題。如資料提及,每年紡織行業產生的溫室氣體佔全球總排放量2%至8%、行業每年消耗215萬億公升水並產生9200萬噸紡織廢料,亦有快時尚企業疑因加快產量及壓低成本而壓榨勞工權益。這與企業達成可持續發展的理念相違背,企業要達成可持續發展,須在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兼顧對社會和環境的影響,達到「三贏」的目標,如生產時盡量減少碳排放及浪費,以負責任和可持續的方式發展,並提供勞工保障,為企業所在地的可持續增長作出貢獻。可是,快時尚講求大量生產時裝的模式,不符合可持續發展的原則。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智學公民 第130期]

更多教育
抗戰勝利80年:日本原爆80年
【明報專訊】2025年是抗戰勝利80年,同時是廣島及長崎原爆80周年。日本1941年12月7日偷襲珍珠港,美國緊接宣布向日本開戰,日本在太平... 詳情
法治教育:借出戶口 或墮法網
【明報專訊】■新聞撮要 逾8600人涉洗錢被捕 按年增四成 警方財富情報及調查科總警司鄭麗琪表示,罪犯會透過金錢、虛假承諾... 詳情
公民挑戰題
【明報專訊】■題目1 可持續發展 資料A:新聞撮要 東莞理工學院全職教授兼浸大生物系榮休教授黃煥忠表示,香港回收率僅約三成,深圳... 詳情
焦點新聞
【明報專訊】■主辦致歉稱未達期望 熱氣球節全額退款 「友邦香港國際熱氣球節」9月4日開鑼,原定載人的「熱氣球繫留定點飛體驗」未取得政... 詳情
公民議題CLOSE-UP:小販與消費文化
【明報專訊】香港現時有固定及流動小販攤位牌照,但數目持續下跌。小販文化屬消費文化,不同的消費文化都對香港的經濟發展帶來影響。 文:鄭惠...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5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Ka Ming Lui | Executive Chief Editor: Richard Kwok Kai Ng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5377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