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內地雲軌受挫 部分地區車站爛尾

[2025.10.07] 發表
比亞迪二O一六年推出單軌鐵路網絡「雲軌」以來,發展未如理想,部分地區如汕頭雲軌項目(圖)出現「爛尾」。(網上圖片)

彭博日前報道,比亞迪(1211)自2016年推出單軌鐵路網絡「雲軌」以來,在內地的推廣進展屢受挫折。多地因預算收緊及中央審批門檻提高而停滯,部分地區如汕頭的車站甚至出現「爛尾」。另邊廂,與比亞迪同屬軌道交通的「雲巴」則較順利,並有意在香港落地,擬以啟德和九龍東作試點。

比亞迪官網資料顯示,「雲軌」由約千人團隊歷時5年研發,總投入達50億元(人民幣,下同),聲稱其造價只約為地鐵的五分之一,建設周期也只需三分之一。2016年10月,「雲軌」在深圳正式發布,比亞迪同月與汕頭市政府簽訂遠期250公里建設合同。《人民網》當時引述比亞迪創辦人王傳福稱,「雲軌」有望成為公司未來5年的新增長點,市場規模可超過5萬億元,「投入其中是比亞迪的一項戰略性決策」。翌年9月,首條商業運營線路在銀川建成並投入使用。

中央增門檻 地方預算收緊

然而,2018年國家發改委收緊地方軌道項目審批,規定城軌車輛產能利用率低於八成的地區不得新增產能。新規提高了地方申報門檻,由於「雲軌」運量定位接近輕軌,令多數「雲軌」項目被叫停或擱置。內地社交平台「小紅書」上,有網民以視頻展示汕頭項目已「爛尾」。此外,比亞迪在後續年報中也鮮少披露內地地區的進展。至於海外市場,「雲軌」於2020年打入巴西,相繼簽訂薩爾瓦多及聖保羅的軌道交通項目合同。至去年4月,比亞迪再度披露,聖保羅地鐵17號線的首列「雲軌」列車已正式交付。

儘管「雲軌」在內地發展受阻,但比亞迪推出的「雲巴」卻為其軌道交通業務打開新窗口。綜合報道及比亞迪年報,兩者最大的差異在於運載能力:「雲軌」一般配置4個車廂,每小時單向運力最多可達3萬人;而「雲巴」只設兩個車廂,運力最高可達1萬人。據《界面新聞》指出,「雲巴」於2018年底正式被定義為「小運量膠輪有軌電車系統」,意味修建只需省級發改委審批,毋須經中央層面核准,令其推進相對順利。

雲巴規模較小 審批順利

去年11月,比亞迪亞太汽車銷售事業部總經理劉學亮曾透露,正與港府磋商,爭取將「雲巴」技術引入本地,並考慮以啟德及九龍東作為試點。今年8月,他進一步表示有關能否落戶香港的結果將很快對外公布。同月,「東九龍智慧綠色集體運輸系統」方案亦獲授權進行。路政署其後於社交平台指出,計劃於明年上半年展開招標,2027年批出建造合約,力爭於2033年或之前通車。

明報記者 黃志偉

更多中國新聞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5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Ka Ming Lui | Executive Chief Editor: Richard Kwok Kai Ng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5377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