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算法放大脆弱心理 刺激分泌多巴胺成癮
兩律師行沙省申集體訴訟 控TikTok致兒童心理傷害
【明報專訊】加拿大兩間律師行近日在沙省提交集體訴訟申請,指控短片分享平台TikTok針對兒童設計,對他們造成心理傷害。
據CTV News取得的訴狀顯示,原告指TikTok透過無休止的短片滾動功能,使青少年沉迷其中;其演算法會放大用戶的脆弱心理,同時刺激大腦分泌多巴胺,形成上癮循環。
向TikTok及其母公司字節跳動提訴的兩間律師行,分別為溫哥華的Rice Harbut Elliott LLP及沙省利載拿(Regina)的Willows Wellsch Orr and Brundige LLP。案件其中一名原告為沙省一名幼童,訴訟提出時仍為嬰兒。
助長網絡欺凌 與自殺傾向有關
訴狀稱:「被告的社交媒體平台導致多項傷害,包括助長網絡欺凌、引發肥胖與飲食失調、為維持全天候互動而造成睡眠不足、鼓勵高風險行為、促使兒童與他人比較並對生活產生不滿,並與抑鬱、焦慮、自殘及自殺傾向有關。」有關指控尚未在法庭證實,集體訴訟的認證聆訊日期暫未公布。
這宗尚待核准為集體訴訟的案件,是近年一連串針對TikTok的法律及監管行動之一。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台(NPR)去年10月報道指,以紐約及加州為首的14個州政府已對TikTok提告,指公司蓄意設計平台讓年輕人上癮。
據NPR報道,TikTok甚至計算出,用戶只要觀看260條短片便會形成習慣。由於部分影片僅長數秒,即意味用戶在不足35分鐘內便可能上癮。報道並指出,95%的17歲以下智能手機用戶每月至少使用一次TikTok。
《華盛頓郵報》一項最新調查亦印證該平台的成癮性。該報分析800名TikTok用戶在5個月內的觀看紀錄,結果顯示,即使是偶爾使用者,使用時間亦在期末倍增,而重度用戶每日平均花約4小時瀏覽內容。
加拿大聯邦隱私專員會同魁省、阿省及卑詩省隱私專員2023年啟動一項聯合調查,並於上周公布調查結果。報告指出,儘管TikTok聲稱並不適合13歲以下兒童使用,但每年仍有數十萬加國兒童使用該應用程式,公司亦會蒐集並使用他們的個人資料。
調查亦表示,TikTok同意加強與用戶溝通其私隱措施,並改善年齡驗證機制,以防未成年用戶使用平台。報告又指,TikTok於調查期間已作部分改進,但當局會持續監察。
外界長期關注TikTok及其中資母公司字節跳動的私隱及安全風險,因中國的國家安全法要求國內企業配合情報蒐集。去年,加拿大聯邦政府對字節跳動進行國安審查後,下令其終止在加業務,不過加拿大人仍可使用該應用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