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議題:張德江訪港 嚴護下「看聽講」

[2016.05.26] 發表
全國人大委員長張德江(中)到政府總部聽取港府官員匯報工作,坐在特區政府徽號下的主席位置,特首梁振英與一眾主要官員、常任秘書長等靠兩側坐。
香港眾志成員於東隧九龍出口意圖攔截張德江車隊,該黨主席羅冠聰(中)手持「自決」等標語,遭警員阻止。
中環廣場對出的示威區有約20名市民高舉「熱烈歡迎張委員長訪港!」標語。
(圖a)
張德江訪港前一周,路政署在金鐘中信大廈對開、龍匯道一段行人路展開維修,多名工人把泥黃色液體注入行人路路磚之間縫隙。有工人表示不知道為何現時施工。
灣仔中環廣場對出的菲林明道花園,是其中一個示威區。警方於張德江來港前,架設注滿水的巨型水馬,劃出保安區範圍。
張德江在會展出席「一帶一路高峰論壇」,記者入到場內不可自由活動,只能在距離數十排座位後旁聽論壇,場外亦不設採訪區,全程無機會近距離見到張及提問。

【明報專訊】虛心聆聽並回應民意,官民建立溝通渠道,是良好管治的重要元素。全國人大委員長兼中央港澳工作協調小組組長張德江5月17至19日視察香港,叮囑各界不能對政府光挑毛病,亦要求特首梁振英及政府聽不同意見。2016年9月有立法會選舉,2017年有特首選舉,各界關注張德江此行會帶來什麼信息。訪港期間張德江與各方人士會晤,有形容是向他反映意見的機會。警方的超嚴密保安佈防引起爭議,有人認為無可厚非,也有人批評為擾民,似令張德江「被隔離」—看不到、聽不到港人的真正心聲。

■主管港澳事務最高層視察香港

張德江是目前中國體制內主管港澳事務的最高層官員,也是自2012年中共十八大換屆,國家主席習近平上台後,第五代領導人班底中人首度踏足香港。資深傳媒人潘小濤表示各方翹首以待中共有何新的香港政策、對「港獨」有何看法、如何與泛民互動等。張德江以「看、聽、講」3字概括此行目的和活動內容:

◆看

看看這些年香港新變化、各界新老朋友和市民生活情G

◆聽

聽取特區政府和特首有關工作的情G、社會各界對貫徹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方針有什麼建議和要求、各界對國家和香港發展有什麼要求

◆講

主要包括稱讚「中央對特首的工作是滿意的」、重申「充分肯定」特首梁振英表現;強調一國兩制不會改變,港人要有信心;「港人治港」及「高度自治」是對香港「本土」實際情G的最好照顧,但指有「極少數人」以「本土」之名行「分離」之實;冀港充分把握「一帶一路」重大機遇

■港府針對此行部分保安措施

1 調動8000警力應付

根據報道,警方每日調動約8000警力(警務人員現有2.8萬)應付張德江的行程;單是其下榻酒店內外已有1000警力嚴密保護。

2 路磚用膠水加固

張德江訪港前,在中環及灣仔部分以路磚鋪設的行人路,路政署派人用膠水將路磚之間的間隙填封,被質疑是為防有人撬起來「掟磚」。

3 劃設保安區及示威區

灣仔會展一帶列為「保安區」,市民可在內活動,但不能聚集或停留,亦不得在保安區內示威。警方拒絕透露保安區實際範圍有多大,指公布範圍「便失鱈O安區作用」。

4 灣仔地盤停工4日

路政署及港鐵因應警方要求,灣仔會展一帶的中環灣仔繞道及沙中線工地均在張德江訪港期間停工4日,部分地盤位於警方劃設的保安區內。有工人不滿生計受影響,有測量師估計兩個工程停工將合共損失數百萬元。

■爭議1:保安措施擾民?

張德江所到之地警方暫時封路、封天橋、實施人流管制措施、巴士改道等(圖a),影響市民出行。有受影響市民對政府「勞師動眾」氣憤,認為不會得民心,指「為香港虓Q的,就用平民身分來」。有在灣仔「保安區」外的電器行老闆稱送貨車因改道及封路難以送貨到店內。附近食肆則生意如常,未見影響,午飯時間依舊人頭湧湧。

有不滿政府勞師動眾的市民找出昔日英國政要和王室成員訪港的相片作對比,說當時保安部署都沒今次森嚴。例如1975年英女王訪港到何文田愛民h參觀,雖然警方出動鐵馬,但戒備警察不多,英女王上樓探訪住戶時,市民更可在走廊一睹其風采。

■爭議2:警方以保安為名擴權?

警方有責任確保公共安全及公共秩序,並就公眾活動作出風險評估,調配適當警力、因應現場情G安排等。不過今次保安部署遭質疑過嚴,不同意見如下:

警方:反恐保安行動

警方強調是次為「反恐保安行動」;近年國際上恐襲風險大增,部分組織講明中國領導人也在攻擊之列,故保安區的設置要做得穩妥,但拒絕透露具體恐襲威脅。

據悉除伊斯蘭國、蓋達等國際恐怖組織外,內地主張疆獨的「東突厥斯坦伊斯蘭運動」及本土的「香港恐怖主義」亦在警方提防之列。

建制派議員:有實際需要

民建聯主席李慧k認為保安有實際需要,港府有責任保障安全及確保張德江訪港過程順暢,相信公眾會理解。

人權組織:助長警任意擴權

人權監察總幹事羅沃啟認為,如因反恐以保安區嚴格執法,警應仿效2005年世貿部長級會議時,根據《公安條例》劃出「禁區」,讓公眾清楚執法範圍,批評今次做法助長警方「任意無限擴權」,「保安區要幾大有幾大」,欠法理基礎。

大律師公會:應公布保安區位置

大律師公會人權及憲制事務委員會主席黃文傑認為,警方應公布保安區具體位置,並平衡表達意見自由,做法要合適、合理和合比例。2011年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訪港,所到之處被列為核心保安區。大律師公會當年公開質疑,翻查全港法律,都沒有「核心保安區」的法理依據。

■爭議3:限制表達自由?

制度內表達意見

民選立法會議員是民意代表,為民發聲是議員的責任。泛民與政府近年關係不佳,泛民議員批評中央偏聽,2014年雨傘運動、政改方案拉倒後,兩者嫌隙更大。這次張德江訪港,設宴和立法會議員、社會各界交流。5月18日特區政府舉行晚宴,各黨派立法會議員獲邀。然而晚宴有多項限制,包括不要離座祝酒,並附上表格要求嘉賓交上個人資料、證件相,明言資料或轉交執法機構查核,有泛民議員認為是對民意代表的侮辱,繼而杯葛。

其後10名議員獲邀出席晚宴前另設的小範圍酒會,包括4名泛民﹕民主黨主席劉慧卿、公民黨黨魁梁家傑、工黨何秀蘭及衛生服務界李國麟。梁家傑表示,張德江願意會見民主派四大板塊的代表,是確立泛民作為民意代表的地位。4人向張德江提出撤換特首、重啟政改等訴求。

制度外表達意見

遊行、示威和請願是市民表達對社會事務意見的方式。《基本法》保障港人享有此等自由。警方於灣仔保安區外設3個示威區,但全部望不到會展。警方表示尊重市民集會、遊行和表達意見的權利,而今次行動為反恐保安行動,會盡量就各界表達的聲音作平衡處理。

5月18日,民陣及多個團體遊行到會展抗議,晚上民陣在中環廣場旁示威區集會。警方在科學園設立的示威區則與張德江參觀的會場相隔逾百米,隔茪H工湖及馬路,示威者若喊口號亦難以傳至百米外。

人權監察總幹事羅沃啟指警方將示威區設於遠處不合理,猶如隔離示威者,領導人感受不到示威存在,違反人權法保障的表達自由,又批評警方拋棄言論自由等原則。立法會議員涂謹申稱警方安排失敗,未能平衡保安需要與市民的表達自由。立法會議員李慧k指張德江行程有安排同社會接觸,能否近距離接觸,則須在安全及保安取得平衡。

■爭議4:限制新聞自由?

傳媒有責任跟進報道,為市民提供資訊,保障公眾知情權。但只有部分張德江行程公開予記者在場採訪,而記者3日內全無機會直接向張發問。警方在灣仔一帶保安區內設兩個採訪區,強調提供「非常有利位置」採訪,但兩處均只能遠望車隊出入。

5月18日張德江參觀科學園包括園內浚湖樓,警方設置的採訪區之一位於浚湖樓外近百米,記者肉眼難看到張德江,無法向張提問。反觀2012年,時任國家主席胡錦濤訪港參觀啟德郵輪碼頭工地時,記者可在工地內採訪區向胡錦濤提問。

警方原本禁止傳媒在灣仔保安區內採訪路人或上班族等,認為記者「與陌生人士」訪問會引起人群聚集,增加恐襲風險,最後在多個新聞工作者組織反映下,改為在張德江車隊出入灣仔前兩小時內,禁止傳媒在保安區內訪問。

官方:尊重新聞自由

政府新聞處回應稱,因應活動性質、場地條件、保安要求、現場秩序等因素制定採訪安排。警方表示有責任採取反恐保安措施,或會對傳媒、市民等造成不便,已安排傳媒聯絡隊在場提供協助等,又強調尊重新聞自由和傳媒採訪的權利。

記協:保安與採訪自由失衡

記協主席岑倚蘭指此等規模的採訪安排是「歷來第一次咁高級」,但不能因而禁記者盡天職採訪。她批評警方以保安為由把嚴苛的採訪安排合理化。記協對反恐保安與採訪自由「大失衡」表示極度失望。

其他

監警會前成員張達明指出,如出於保安理由可先對記者安檢,把記者區設於看不到領導人的地方是罔顧採訪自由。立法會保安事務委員會主席葉國謙則認為,是次反恐級別難與早前其他領導人訪港安排比較,記者何時可近距離採訪要視乎警方安排,但他同意現安排阻礙張德江更深入接觸市民。

更多教育
觀點與角度:2047 香港前途
【明報專訊】「港獨」、「本土」議題爭論不休。全國人大委員長張德江訪港期間,在晚宴講話中公開談論本土和港獨議題,同時肯定中央對「一國兩制」的信... 詳情
人物X概念:鍾樂偉  「哈韓」不盲目
【明報專訊】近年韓風猛吹,一時是BIGBANG、少女時代,一時是《來自星星的你》和《太陽的後裔》,韓國明星風頭一時無兩。香港中文大學社會科學... 詳情
概念解碼:霸權(hegemony)
【明報專訊】Hegemony一詞起源於希臘文和拉丁文,本義指一個國家領導人/統治者,今用以表示國家之間的政治、經濟、文化關係,有控制、壟斷權... 詳情
傳統習俗(traditional custom)
【明報專訊】文化是一個地區或民族共同認可的價值理念,並透過習俗儀式體現。傳統習俗即某地區人們長期養成並世代相傳的習慣、風俗,可分為節日、嫁娶... 詳情
實戰錦囊:單元五必讀議題及概念
【明報專訊】單元五「公共衛生」 通識科單元五公共衛生有以下兩大主題。 主題╱主要探討問題 對公共衛生的理解╱人們對疾病和公...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6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9663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