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料8億膠水樽棄堆填區 銷售額年升3.6% 回收率續跌

[2016.05.30] 發表
香港環保廢料再造業總會會長劉耀成(圖)表示,廢膠包括膠樽等近年回收率愈趨下降,估計目前膠樽的回收率已跌至不足一成,而他位於上水的回收場,亦囤積了大批廢膠樽。(郭慶輝攝)

【明報專訊】政府推動飲品玻璃樽徵費,卻未涵蓋膠樽。有環團表示,2014年本港膠樽回收率跌至14%,但同時樽裝水銷售以每年3.6%增幅上升,2013年全港銷量多達4.18億公升,約相等於消耗9.7億個膠樽,較全年產生2.5億個玻璃樽高出近3倍,並推算其中8.3億個膠樽最終被棄於堆填區,促請政府盡快擴展徵費至其他飲品容器。

環團促徵費 環署﹕日後可擴範圍

環保署發言人表示,政府目前工作重點是盡快落實玻璃飲料容器徵費,日後可再擴範圍,涵蓋其他種類容器,而政府會於2016至2018年檢視需否就其他物品實施強制生產者責任計劃。

上周五立法會三讀通過玻璃樽徵費條例草案,環團普遍表示歡迎,但擔心法例未涵蓋其他飲品容器,例如膠樽及紙包裝等。綠惜地球翻查市場策略調查公司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數據顯示,2013年本港單是即棄膠樽水銷量便達4.18億公升,估計銷售額達32億元。該組織以每支樽裝水平均430毫升推算,得出港人全年約消耗了9.7億支樽裝水;數據涵蓋多個品牌如可口可樂飛雪礦物質水、屈臣氏蒸餾水及維他純蒸餾水等。若以環保署2014年膠樽回收率只有14%推算,單計即棄樽裝水,每年便估計有8.3億個膠樽被棄堆填區。

綠惜地球環境倡議總監朱漢強表示,政府2005年已推出10年減廢藍圖,當時提出的生產者責任計劃涵蓋所有飲品容器,但後來計劃「走了樣」,只包括玻璃樽,令減廢成效打折扣。

飲品膠樽年約22億個 多玻璃樽9倍

政府希望透過玻璃樽徵費,將回收率由現時約10%大幅推高至60%,等於每日回收約5萬公噸,減少1.5億個玻璃樽運往堆填區。但數據顯示,本港單是膠水樽消耗量已較玻璃樽高出近3倍;若計及其他膠樽裝飲品,根據環保署數字,2014年全港產生5.6萬公噸1號PET膠樽(市面最普遍用作飲品容器的膠樽),等於約22.4億個膠樽,比玻璃樽高9倍,但同期只有14%得以循環再造。換言之,逾八成膠樽被棄置在堆填區,由於膠樽較難壓扁,又難分解,變相令堆填區加速飽和。

港大社會科學院水資源管治研究項目總監、綠惜地球主席李煜紹表示,撇除蒸餾過程及人工等成本,若以水務署供水價格計算,生產商以每立方米4.58元的水價,便可生產2000支500毫升樽裝水,收入較食水成本高出逾千倍,認為生產商應負減廢責任,主動推出進取的減廢計劃。

調查﹕逾五成人有飲樽裝水習慣

事實上,民間智庫思匯政策研究所去年中發表一項有關港人飲用樽裝水的調查,逾千名受訪者中,53.1%有飲樽裝水的習慣,逾半人稱因為方便。綠惜地球認為,本港應先淘汰樽裝水,政府、大學及企業均有責任帶頭實踐(見另稿)。

明報記者 馬耀森

更多港聞
男子橋底縱火 兩正義婦追200米
【明報專訊】美孚兩名婦人昨午於街頭散步時,赫然發現一名男子於天橋底縱火,化身「師奶兵團」窮追約200米,惜無功而還。 兩名婦人昨午1時... 詳情
司機長期病患 未留煞車痕 貨車撼巨屏 工程東主亡
【明報專訊】一名冷氣工程公司東主昨晨駕駛客貨車載同男工人,駛至大嶼山機場路國泰城對開時,失控撞向路邊水馬,再猛撼巨型顯示屏,客貨車嚴重損牷A... 詳情
法定古蹟活化中 舊中區警署塌牆
【明報專訊】位於中環荷李活道、被列為法定古蹟的舊中區警署建築群,昨晚發生外牆倒塌意外。據了解,倒塌的是「已婚督察宿舍」位於西面的磚牆,面積約... 詳情
醉司機「自炒」逃 警上門拉
【明報專訊】青衣發生醉駕司機「自炒」後逃遁交通意外。昨清晨5時許,一輛黑色本田私家車沿青衣路往美景花園行駛,至近青康路迴旋處,失控撞向石壆後... 詳情
驗12中藥 7揭含農藥 裕華田七花 超歐食物標準300倍
【明報專訊】民主黨社區食物監察計劃於今年4及5月,在市面購買12款中藥材及藥用食物化驗,發現全部殘留重金屬,其中7個樣本另殘留農藥。購自裕華...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6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9663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