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區熱搜:灣區全運會場地全面睇
【明報專訊】距離舉行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第十二屆全國殘疾人運動會暨第九屆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已不足200天,承辦當中賽事項目的多個灣區城市的籌備工作正如火如荼,將舉行比賽的運動場館,翻新改造工程也完成得七七八八,其中像廣州的廣東奧林匹克體育中心、深圳市體育中心等主要比賽場地已煥然一新,只待健兒的到來。
明報記者 林迎、陳子凌
廣州奧體中心飄帶造型 突破傳統
廣州是第十五屆全運會及殘特奧會「雙開幕式」舉辦城市,共30個場館辦賽,是所有城市中最多。廣州市以維修和改造現有體育場館為主,大部分工程已經完工。當中主場館廣東奧林匹克體育中心(下稱「奧體中心」)將承辦田徑、足球等重要賽事。
吊膜化身屏幕 投射動態光影
建於2001年的奧體中心是第九屆全運會的主場館,由中國工程院院士、華南理工大學教授何鏡堂操刀。當年的設計首次打破國內體育場圓形的傳統形態,採用分開飄帶造型,廣東奧體中心升級改造項目總負責人羅建河稱,本次升級工程採用新技術、新材料改善「飄帶」形象,以聚四氟乙烯(PTFE)吊膜遮蔽過去大量裸露的鋼結構,視覺效果更加優美「飄逸」,吊膜還可化身屏幕,在投影下呈現不同動態光影。現時以「灣區藍」為配色的觀眾席座椅仍在鋪設,與外廣場「灣區浪湧」的設計相呼應。
另一改造重點是拆除2樓外牆玻璃,將室內空間變為半開放空間,取消中央空調,大量採用更加減碳的節能設施如增加水平挑簷、環形騎樓空間、自然通風口等,既符合嶺南建築特色,又實現環保功能,同時減低建造和營運成本。奧體中心又在各層飄簷設立光伏發電板,每年可減少191噸碳排放。
奧體中心亦趁今次改造擴大綠化面積,調整植物種類並加種大樹,廣場面積亦增加3萬平方米,同時添置兒童和老人康樂設施;何鏡堂早前也曾稱期待奧體中心變成全民共享的體育公園,「我們希望場館不止是比賽的時候好用,日常還能成為百姓活動的場所」。
天河體育中心打造無界體育公園
綽號「三朵白雲」的廣州體育館與奧體中心同樣是建於2001年的九運會場館,亦是今屆全運廣州首個完成改造的場館,將舉辦輪椅籃球賽。廣州市恆盛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第一分公司總工程師楊春明指出,工程包括完善輪椅觀賽區、盲道等無障礙設施;另場內設有AR導航,觀眾可用手機打開小程序,便可以藍牙精確定位、快速找到座位。
承辦比賽的場館還包括建於2006年的廣州大學城體育中心,是不少演唱會的舉辦地,此次將承辦越野輪滑及U16女足比賽,全運後將作為生態體育公園。此外,建於1987年的天河體育中心則按「無界體育公園」理念改造,每年有1000萬人次跑步的原有環場跑道,經改造後將達國際田聯標準,能兼顧賽事需求與全民健身功能。天河體育中心體育場將於5月10至11日舉辦2025世界田聯接力賽,為全運會預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