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區熱搜:自研晶片 前海科企撼國際巨擘 挑戰英特爾及安謀主導地位 盼成國內1/3市場龍頭
【明報專訊】7年前隻身從矽谷歸國的譚章熹,因看中深圳的創業環境而成立睿思芯科(深圳)技術有限公司,從事高端處理器設計研發。今年3月,其全自研的國內首款高性能RISC-V(見另稿)伺服器晶片靈羽處理器正式發布,挑戰由英特爾(Intel)x86架構與英國安謀Arm架構長期主導的格局,並在6月進駐香港科學園。譚章熹預計,RISC-V未來有望佔據中國伺服器市場三分之一份額,「希望屆時公司是這三分之一中的龍頭吧」。
明報記者 蔡宛均
師承RISC先驅 矽谷回流創業
師承圖靈獎得主、精簡指令集(RISC)先驅David Patterson的譚章熹,是美國加州大學伯克萊分校RISC-V原創項目組主力成員之一,可以說是「看紑ISC-V長大」。譚章熹於2018年在前海成立睿思芯科,專門研發RISC-V架構的晶片處理器。
談到當年回流創業,譚章熹表示,2018年美國開始對中國實施科技制裁時,便察覺到中國處理器市場的巨大潛力,「美國的產業鏈已趨成熟,顯然中國市場更有發展機會,我那時基本跑遍國內,最後被深圳的創業文化吸引」。由於前海管理局當年曾在矽谷招商,這也促使他決定落戶前海。譚章熹認為,深圳是一個年輕的移民城市,文化氛圍與矽谷相似,對創業者友好,因此雖然7年前的前海工地處處,但他看中其長遠發展潛力和務實營商環境,決定在此扎根。
經7年研發,今年3月睿思芯科正式發布靈羽處理器。譚章熹強調,該處理器是基於RISC-V開源架構,從處理器架構到系統級晶片(SoC)設計完全自研,這在國內極為少見,衝擊了由英特爾x86和英國Arm架構主導的處理器市場。目前睿思芯科已與聯想、麒麟軟件等企業展開合作。
開源迭代快 性能達主流產品八成
x86架構是當今個人電腦和伺服器的主流架構;Arm架構則在移動領域表現優越,如蘋果、華為等手機的處理器均採用Arm。譚章熹解釋:「現在大部分中國企業仍然需要購買海外的知識產權核,再進行集成。相比之下,RISC-V雖年輕,但因其開源、模塊化和迭代速度快等優點而備受矚目,更適合時代需求。」因此,儘管傳統x86與Arm生態完善、市場積累深厚,但RISC-V仍被視為有力的挑戰者。
看中香港優勢 6月進駐科學園
譚透露,靈羽處理器計劃每年迭代一次提高性能,「現時性能已達國際主流產品(如英特爾處理器)約八成」。他預測到2030年中國伺服器市場規模可達千億元人民幣,RISC-V有望佔據三分之一,「我希望屆時睿思芯科可以在這三分之一當中佔最大份額」。
睿思芯科今年6月進駐香港科學園,譚指出,這不僅因香港具有頂尖大學和人才資源,更重要是其國際地位、資本市場和知識產權方面的優勢。至於未來會否考慮在港上市,他稱公司正密切關注相關可能。
一人公司變150人規模 7年僅起點續擴充
當年的睿思芯科名副其實是一人公司,一步步走下來,至今已發展成一間以深圳為總部、成都及香港為分部的約150人規模企業,去年辦公室遷至前海夢工場M棟,佔地兩層,接下來還會擴充多一層。俗語說「七年之癢」,譚章熹笑言,公司這7年僅是起點,「半導體產品周期本來就長,我們會持續專注在靈羽處理器,並逐步拓展市場」。他表示,公司在國內已屬RISC-V的第一梯隊,「我們只要堅持自研,就有機會在全球舞台上與傳統巨頭分庭抗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