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而美法案》謝絕環保 加美能源氣候政策難配合
【明報專訊】美國總統特朗普正式簽署《大而美法案》,當中包括大幅削減潔淨能源支出並取消電動車購車退稅等措施,加拿大可能受波及,能源與氣候政策合作前景轉趨黯淡。
風電太陽能產業面臨衝擊
根據長達逾800頁的法案內容,特朗普政府取消原先由前美國總統拜登任內《降低通脹法案》提供的各類潔淨能源稅務優惠,包括個人住宅太陽能系統、熱泵、電池儲能系統等裝置的稅項優惠政策。
同時,大型風電與太陽能項目的稅務激勵措施亦將縮短有效期限,對尚未動工、預計2028年後投入運作的28吉瓦(gigawatt)項目構成重大衝擊。
代表美加兩國逾300萬工人的北美建築業工會(Building Trades Union)警告,新法案可能導致多達175萬個建造職位流失。
該會主席麥加維(Sean McGarvey)坦言,這相等於終止超過1,000個Keystone XL輸油管工程的就業規模。
北美勞工國際聯盟(Laborers' International Union of North America,LiUNA)代表美加50萬工人,該聯盟也表達相同擔憂,其主席布克(Brent Booker)指,該法案勢將令數千個薪優職位。
「這些太陽能和風能項目並非抽象的政策構思,而是未來7年為全國各地民眾提供的真正就業機會。現在,所有未在一年內即經濟脆弱、供應鏈不安全之際開工的計劃將永遠無法動工,我們的成員也將永遠無法參與其中。」
電動車(EV)業亦受重擊。美國新車與二手電動車購車稅務退稅將於9月30日終止,原本最高可達7,500美元的優惠將不復存在。加拿大汽車業過去在跨境供應鏈中發揮重要作用,但面對美方撤資潮與本地電池廠計劃停滯,未來發展蒙上陰影。
曾協助加拿大爭取納入美國EV補貼條件的能源政策學者卡爾南(Joseph Calnan)認為,取消補貼對北美電動車產業打擊深遠,加國或將失去整合供應鏈的契機。
渥京推「多元能源政策」路線
儘管如此,本國專家認為,由於美國取消稅收退稅政策,加拿大有機會吸引來自美國的投資。卑詩大學教授霍伯格(George Hoberg)認為,該法案「中斷了美加兩國在應對氣候危機方面並肩前行的短暫時期」,但加國可藉此吸引人工智能等需大量電力的企業,依賴其水力發電資源減低碳足[。
渥京目前正推動「多元能源政策」路線,包括同步發展化石燃料、再生能源、碳捕捉與關鍵礦產產業。
聯邦總理卡尼近日跟各省長與業界磋商,加速推動重大「國家建設項目」,如阿省省長戴思敏(Danielle Smith)提出的165億元碳捕捉配套輸油管構想。
專家表示,面對美國政策變動,加國可考慮調整關稅策略、放寬對美反制關稅以吸引外資,並加緊建立本地太陽能與風力設備供應鏈,以應對來自中國高關稅與地緣政治風險。
霍伯格警告,特朗普的新法案將對北美氣候目標造成長遠打擊,這不至於使加拿大無法推進雄心政策,但勢必增加成本並最終加劇國內政治阻力。他認為,本國加強與歐洲及亞洲伙伴的經貿關係,可能為氣候合作找到新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