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扶林建創新中心 港大:勝摩星嶺北都 城規關注持份者意見 校方:明年3月提修訂供考慮
【明報專訊】香港大學原計劃在薄扶林興建「國際創新中心」,早前遭居民反對而修改方案,將中心選址移至毗鄰「住宅(丙類)6」用地,可保留約75%綠化帶,昨到城規會匯報最新進展。會上有委員關注持份者對新方案意見、建築物高度有否下降空間等。港大代表回應稱,設計上可研究建築高度有否下調空間;又稱新方案諮詢各方後,「原則上很多都覺得有進步」,惟仍有人質疑為何不選址摩星嶺,港大委聘顧問則表示,薄扶林選址較摩星嶺及北部都會區選址更合適。
署理港大校長王宇漸、港大物業處長楊光等昨出席城規會會議,向委員講解新方案。楊光介紹新方案擬興建的設施包括實驗室及研究用地為主的創科走廊,可供教授、學者等需作24小時研究時短暫留宿的宿舍等(見圖)。
有關注高度下調否 港大:已交換意見
會上數名委員認為新方案較原方案有改善,亦有委員關注持份者對新方案意見,以及建築高度可否再下調。港大代表回應稱,已向心光盲人院暨學校提交資料及交換意見,惟與關注組交流則「冇咁順利」,稱對方希望選址改到摩星嶺。
指薄扶林交通佔優
北都存很多不確定因素
港大代表引述研究稱,摩星嶺選址90%以上面積位於綠化帶,亦有部分位置與重置的域多利亞公眾殮房及一些歷史建築重疊,加上摩星嶺範圍山勢較陡峭,估算斜度較薄扶林選址大,而薄扶林交通通達性亦佔優。港大委聘顧問稱,北部都會區選址存在很多不確定因素,如基礎設施和人口尚未建立,故認為薄扶林應屬最適合興建創新中心的選址。至於可否下調建築高度,港大代表稱會「努力考慮」設計上能否降低建築高度。
城規會主席、發展局常任秘書長何珮玲昨在會上總結稱,城規會支持港大就新方案繼續深化研究,並冀港大考慮如何再進一步減少對周遭居民及社區等的影響。港大昨發新聞稿稱,項目將再作技術可行性研究,並冀在明年3月提交修訂發展計劃及分區計劃大綱圖的相關修訂供城規會考慮。
另外,據港大會上簡報最新預料,中心首幢建築可在2032年開始使用,惟港大去年曾估計中心可在2028年起分階段落成,即最早落成時間或延遲約4年。
港大原擬在薄扶林一幅約4.72公頃土地興建「國際創新中心」,早前遭居民及環團反對,計劃的綠化地帶亦被城規會暫劃作「未決定用途」,港大檢視計劃後把中心選址位置移到鄰近「住宅(丙類)6」用地,並縮減規模至約4.02公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