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星奇遇記》
我不再讓你孤單
迪士尼動畫改編真人演出電影《史迪仔》叫好叫座,截稿前全球票房收逾9.76億美元(約76.1億港元),暫時成為今年最賣座荷李活片;同屬迪士尼出品的彼思動畫《外星奇遇記》(Elio),人物設定跟《史迪仔》出奇相似,兩片主角都是父母雙亡,童年遭逢巨變導致性格孤僻,無法跟正常人溝通,反而跟外星人一拍即合。《外》片上月20日在美國開畫,香港延至本周四(10日)上映,全球票房剛破億美元,以製作費1.5億至2億美元(約11.7億至15.6億港元)計算,令人擔心難封蝕門。
《熊抱》女導演新作
彼思動畫《玩轉腦朋友2》去年票房勁收16.9億美元(約131.8億港元)稱霸全球,今年暑假以《外星奇遇記》接力卻未如理想,相信與製作水準無關,從爛番茄網站綜合198篇影評文章得分82%,觀眾好感度更達90%可見,《外》片開畫撞正《馴龍記》、《史迪仔》等同類型的賣座電影夾擊,票房失收可謂非戰之罪。
《外星奇遇記》故事概念源自《玩轉極樂園》編劇Adrian Molina在軍事基地長大的孤獨童年經歷,再交由《熊抱青春記》加籍華裔女導演石之予(Domee Shi)與動畫師Madeline Sharafian聯合執導,講述11歲男孩Elio(翁尼斯基比利聲演)喪親之後,交由任職空軍少校的姑姐Olga(素兒莎丹娜聲演)獨力照顧,此舉不單打亂她的人生步伐,加上Elio封閉內心,拒絕與人溝通,更令Olga洩氣又無助,導致二人關係漸行漸遠。
「獨男」外星尋友誼
Elio自小沉迷外星文化,渴望第三類接觸,結果求仁得仁,某夜獲得宇宙聯盟的外星人接見,誤以為Elio是地球領袖,打算邀請他加入聯盟,Elio答應之際,卻遭來自高拿星的暴君Grigon(畢加力聲演)破壞,原來聯盟拒絕他的申請,準備大開殺戒,Elio奉命跟對方談判,作為加盟考驗,幸得心地善良卻不受Grigon重視的兒子Glordon協助,雙方終於達成和平協議,兩顆孤單的童心亦首次感受友誼的可貴。
迪士尼電影如《小魚仙》、《白雪公主》近年逢迎刻覺醒文化,結果票房與口碑皆觸礁,新片《史迪仔》及《外星奇遇記》回歸家庭本位,透過Olga無法在家庭和事業取得平衡而焦慮不安,Elio誤以為妨礙姑姐工作而離群獨處,藉以帶出非原生家庭成員之間的矛盾和隔閡,其實源於誤解和溝通不足,電影最後以Elio不捨Olga而放棄加入聯盟,決定返回地球重新生活,雖屬意料之內,仍能打動人心。
劇情笑料「兒童向」
《外星奇遇記》走闔家歡式溫情喜劇路線,因此宇宙聯盟的太空船和外星人都刻意設計成七彩繽紛,例如親切迷人的Mira大使、貌似海豹又像巨型沙蟲的Glordon,甚至液態電腦00000等造型都很可愛,美術設計團隊應記一功。相反地,為了突顯Elio在地球生活的枯燥乏味,他生活在軍事基地的色調都以灰藍為主,樓宇方正勻稱,難怪他悶得急欲離家出走。
如果說《玩轉腦朋友2》是成年人寓言,《外星奇遇記》目標觀眾則以小朋友為主,大部分笑料亦很「兒童向」,就連片尾提到Grigon父子和解的過程亦毫不費力,免除家長觀眾為子女解釋的煩惱,但對成年影迷來說,難免感覺平淡,結局過目即忘。上映日期:7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