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議題CLOSE-UP:馬蹄蟹的家
【明報專訊】新界西北海岸的濕地「白泥」,分為上白泥及下白泥,是瀕危馬蹄蟹的主要棲息地,政府正研究發展該處成生態旅遊。
文:鄭惠霞
圖:海洋公園保育基金、受訪者提供
■我認為……
蔡皓琳(下稱皓琳)
聖公會馬鞍山主風小學五年級
Q:你認為什麼是「生態旅遊」?
皓琳:不確定,我認為是去探索生態環境。
Q:你喜歡「生態旅遊」嗎?為什麼?
皓琳:可見識到多款生物和各種生態,又可郊遊強健身體。
■從馬蹄蟹認識生態旅遊
根據國際定義,在自然生態環境下,遊人需作出有保護環境意識、負責任地保護環境的旅遊行為,甚至幫助改善、提升在該處附近生活的人民福祉,才可稱為「生態旅遊」。要發展生態旅遊,便要有意識保護該處環境和生物。「居民」除了村民,也包括各種生物,如馬蹄蟹。人們要知道哪些活動會影響或保護馬蹄蟹,先要掌握馬蹄蟹的生活習慣、主要活動範圍,才能避免打擾牠們。「馬蹄蟹普查先導計劃」為期兩年(2024至2026),使用無人機和人工智能等技術,蒐集數據、分析馬蹄蟹的活動,通過這些資料助遊人注意,例如牠們常出沒的區域只許科研人士進入、避免過度干擾等,讓人們在下白泥郊遊時不會傷害到牠們。遊人也可多留意,不使用過多化學物質(如太陽油、蚊怕水等),改穿透氣長衣保護身體,這樣可避免使用過多化學物質影響環境,做個負責任的生態旅遊人士。
資料及意見提供:
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保育及社區合作經理溫翰芝博士
■相關條例
香港暫時未有生態旅遊相關的條例,但有按自然環境區域劃分的範圍或棲息的動物,而有相應條例保護。以白泥為例,以該處為主要棲息地的野生馬蹄蟹受《野生動物保護條例》保護,列明任何人不可管有、故意干擾、狩獵等。
■相關議題
生態旅遊
2024年施政報告在「增強文化自信 打造香港旅遊新面貌」一項提到要開拓生態旅遊,具體執行的項目如下:
.印洲塘跳島遊
.加快建設「南大嶼生態康樂走廊」
.發展前南丫石礦場用地為休閒度假和戶外康樂地帶
.發展尖鼻嘴和白泥為生態旅遊節點
其中就「發展尖鼻嘴和白泥為生態旅遊節點」一項,發展局於2025年4月2日邀請市場於3個月內就該發展項目提交意向書。據政府新聞公報,白泥發展生態旅遊的定位為「寧靜景觀節點」。
■想一想
發展生態旅遊與保護環境生態如何兩者兼顧?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人文小學堂 第0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