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新聞網海外版-明報加西版(溫哥華) - Ming Pao Canada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 前往新版面 ]
 
 
其他新聞
擱淺鯨煲骨去油 製標本懸城大
處理屍身 蒼蠅幫手
哮喘童改療法 擅停西藥反惡化
梁振英轉達中央讚公僕
社會撕裂 鄺保羅湯漢促補裂痕
[顯示全部題目]

[昔日明報]

 
港聞
 中策顧問王卓祺:港青「互like」如自戀狂
邵家臻:如此想法難回應青年訴求

【明報專訊】作為特首智囊的中央政策組顧問王卓祺,昨在電台表示,戰後第三代年輕人生活環境及朋友「去中國化」,缺乏跨代溝通,年輕人在facebook等社交網站,只在同輩間互相按「like」,用社會心理學的說法是「自戀狂」。他憂慮年輕人最終「沒有成就」,變成「失敗者」。

王卓祺現時在中大社工系仍有教授職銜。佔中義工、浸大社工系講師邵家臻說,不論政府是「做樣」還真的想放下身段,向年輕人伸出橄欖枝,「也不應邊罵邊說要與人重建關係」。邵指若王的說法真的代表管治班子思維,「咁就死得」,質疑政府是否欲與年輕人開戰。邵又說,若官員持如此想法,根本無法了解年輕人,更遑論制定政策回應年輕人訴求。

指欠中國文化修養 無憂患意識

王卓祺昨日接受數碼電台節目《早晨8達通》訪問,批評年輕人缺乏中國文化修養。他指小時候看粵劇、京劇,聽黃梅調,可認識國家苦難,形成國家認同,但現今年輕人都「不會慶祝七巧節,只有情人節」,課本也沒「四大經典」如《水滸傳》與《紅樓夢》等範文,認為香港社會最大問題是缺乏憂患意識。

稱成人較保護 社會富裕失鬥志

王認為科技發展和「互like」只是潮流現象,最後要服膺「物質基礎」,即「國與國的競爭」,而屬戰後第二代的成年人對第三代較保護,社會富裕亦令港人缺乏鬥志,令港人苟安,建議思考用科技將中國文化重新包裝,認為要從中找回憂患意識,才能為香港重新定位,指這方面新加坡做得較香港好。

指政府與網上輿論「不對等博弈」

有調查指年輕人多以社交網站看新聞,王質疑網上言論偏激,缺乏求證和智慧沉澱,但他承認政府是一個龐大機構,又有「line to take(既定立場)」,公務員在論述方面,心態是「唔做唔錯」,故與網上輿論形成「不對等博弈」。

王卓祺認為,在討論佔領行動反映本港有什麼深層次矛盾前,要先反問「點解我們年輕人,未經歷過共產主義的壓迫……反而(對中共)有如此大的反感?」王認為要認識「一國」,才能知道「兩制」的空間。

 
 
今日相關新聞
中策顧問王卓祺:港青「互like」如自戀狂
指03年23條草案不夠阻嚇
「港人」增「國民」跌
[顯示全部題目]

 
廣告 advertisement
 
 
廣告 advertisement
 
 
 
 
 
主頁 ,  聘請 , 招租 ,
商業招租  ,  出讓  ,  補習  , 
招生  ,  各類服務  ,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