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學通識﹕通識科的辯論

[2015.01.15] 發表

【明報專訊】為什麼通識科要進行辯論?請先看以下的故事﹕

青年挑戰哲學家,問他什麼是「惡」,哲學家反問青年的看法。

青年說﹕「偷竊是惡!」,哲學家說﹕「朋友想服毒自殺,你偷走那毒藥,是惡嗎?」

青年改口說﹕「偷敵人的東西是惡!」哲學家說﹕「軍人潛入敵人軍營,偷走其作戰計劃,是惡嗎?」

青年無奈說﹕「為自己利益偷敵人的東西是惡!」哲學家說﹕「有人發現敵人想爆竊我家,為免有損失,偷走敵人藏於我家附近的爆竊工具,是惡嗎?」

由上述故事可見,透過正反雙方的辯論和詰問,可促進思考,深化對事理的認識,令「真理愈辯愈明」。同理,通識科經常處理涉及價值衝突或爭訟不休的社會議題,而辯論正可以引發同學的互動,促進批判思考。事實上,不少通識試題都是評論題,以2014年公開試「透過示威遊行表達訴求有助提高香港人的生活素質」一題為例,同學如能運用辯論時常用的「界題法」,如上述故事界定什麼是「偷竊」一樣,同學先定義答題針對哪種「示威遊行」和哪方面的「生活素質」,表現或會更佳。

不過,師生或會擔心課堂辯論的成效和可行性,有以下問題﹕

1. 我能力不足,平時話也不多,怎 可以在課堂上辯論?

2. 一次辯論費時甚久,而要教的內容浩如煙海,哪有這麼多時間?

3. 辯論只令「台上」幾位辯員得到學習機會,台下大多只在看,這有用嗎?

4. 辯論訓練真的對應試有用嗎?

其實,筆者教學時也遇過類似困難,發現關鍵是混淆了「辯論比賽」和「辯論活動」,幾經摸索下,針對以上問題,採用以下方法﹕(見表)

文﹕香港通識教育會副會長 黃家樑老師

更多教育
DSE信箱﹕評估聯招入學機會
【明報專訊】“ Puisze Yuen問: 我2014年DSE的中、英、數、通、企會財和化學分別考獲4、3、4、5、5和4級, 但因為JUP... 詳情
實戰錦囊﹕評估成效及影響
【明報專訊】◆人之常情(圖) 君老師﹕ 同學要明白措施不是提出了、實行了,就等於有效的。像小明你為了改善遲到的問題已預設了三個鬧... 詳情
試題拆解﹕多項基建工程超支
【明報專訊】˙資料A 基建帶來巨大經濟效益,動工期間增加就業機會和工資,完工後則促進經濟活動,改善市民生活環境。這些項目不但可拓展空間... 詳情
【明報專訊】˙資料一 西港島線及南港島線將於未來兩年通車,運輸署將重組南區及西區交通,日前遞交南區區議會的文件建議,未來取消區內23條... 詳情
時事議題答題指引
【明報專訊】˙新聞議題﹕從多啦A夢看全球化 ˙學習單元﹕今日香港、全球化 ˙顧問教師﹕沙田培英中學 通識科主任 王國棟 學...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5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 Tel.: (604) 231-8998 | Fax: (604) 231-9881/9884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