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新聞網海外版-明報加西版(溫哥華) - Ming Pao Canada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 前往新版面 ]
 
 
圖片
他們去年曾出版兩期實體雜誌,以歌手黃耀明及一對情侶為專題,留下我城的小故事,在佔領現場派發。
放大
 
放大
 
(圖3)
放大
 

其他新聞
生活文學﹕細看《山河故人》 最佳劇本獎電影
博看世界﹕會行會走的藝術館
文學食譜﹕苦瓜三食 ——身心嘗味之旅
《字花》第58期——千古文人俠客夢
文言範文﹕〈魚我所欲也〉 寫作手法分析
[顯示全部題目]

[昔日明報]

 
港聞
 U-Life﹕一字專題 寫文化生活

【明報專訊】網絡雜誌《刺青》編輯組的成員與創刊時較之,已相去甚遠。現時雜誌成員文藝色彩較重,故編採方向也以文化、生活為主線。「我們曾訪問本地少爺麥啤廠、賣懷舊物件的『夜冷店』、女僕咖啡室創辦人等,探討他們的心路歷程」,又記錄市民在社會運動中的經歷,或主流媒體忽略的部分。在「傘幕下的戀人」專題中,報道一對情侶在佔領期間的思緒及情感變化。

編輯組每月會定下一個字的專題,作為雜誌的特色,亦有一定準則。「其一要夠寬,可從多角度切入而寫;其二要有趣及生活化。」他以「行」一期為例,從行人到行山,以至旅行都可入題;又如「常」一期,由於較為抽象,增加創作難度,不太合適。從經驗及別人的意見中學習,才能定出一個看似「一字咁淺」的專題。

寫校園生活吸納讀者

梁嘉偉表示,既為媒體,忠於自我之餘,也需顧及讀者的口味:「這是兩條腿走路吧,一方面以文化路線吸引讀者;另一方面以寫中學及大學生活的題材引起共鳴,令更多人接觸得到,總比孤芳自賞好。」他留意到這類貼近學生生活的文章,如選科、放榜、大學迎新營、舍堂生活等,點擊率和談論的人都比較多,故以此為創作及徵稿的方向。

限制較少 鼓勵自由創作

紙媒編輯會為報道把關,提要u玄,以切合版面需要。網媒則比較自由,他說只要投稿貼題可讀,在改正錯字後便會原文刊登。網絡形式限制較少,也可鼓勵自由創作。但身為編輯,對文字總有點堅持,如專題文章不會以口語寫作,選擇文章轉載到平台亦會選路線相近者。

編輯組成員相繼畢業,要兼顧正職及雜誌的經營,推陳出新,也是一大挑戰。「我們的成員來自五湖四海,其中一部分的正職為文字相關工作,我讀法律算是當中的『異類』呢。」

但這也正可為雜誌內容帶來新意。如曾有資訊科技網站專欄作者及醫科生等,撰寫如〈健康工房〉之類的專題文章。

與傳統媒體互補不足

談及網媒與傳統媒體的關係,他認為兩者互相依賴、互相鞭策。「雖然網媒發展迅速,但接觸到的仍是小眾。網絡上有爭議的議題,會有要『推上報』的說法,足見傳統媒體的影響力。」他續指出,兩者的視角及觀點互相影響,也可互補不足。他以記者也會從社交網站或網上論壇得到第一手資料或最新消息為例,指出兩者的關係。

因資源及人手所限,《刺青》未有計劃發展為紙媒,也少有如其他網媒或專頁般,把文章中的「金句」製成圖像,以引人注目或轉發。正職從事傳媒行業的人尚且來了又去,他們卻全屬業餘,沒有廣告收入,分文未得,這「編輯」可不簡單。

◆讀大學,所為何事

梁嘉偉認為大學生活最珍貴的是自由,讓他發掘不同機會、尋找不同可能性,追求心中的理想。

◆袋內乾坤

梁嘉偉隨身攜帶筆及記事簿,方便有寫作靈感時隨時記下,他認為筆[代表個人的心情和風格,比起以電子形式記下,更有特殊意義。(圖3)

 
 
今日相關新聞
U-Life﹕烙印 大時代小故事
U-Life﹕一字專題 寫文化生活
[顯示全部題目]



引用明報

引用明報(加拿大)內容收費準則:(包括:報章,各類附刊,數碼及任何名下之內容)

文字:每100字(含標點符號) 30元
特別內容如獨家新聞,名家約稿等另按情況收費

圖片:每張50元
獨家,合成圖片,圖樣設計另議。

凡未於收費表列明之項目而屬明報(加拿大)內容者,引用者請先行查詢收費。

舉報剽竊內容獎勵辦法:

凡舉報可能剽竊明報(加拿大)內容者,若有關舉報能成功令明報(加拿大)追討有關費用,在扣除追討費用後,舉報者可獲有關金額的15%作為酬勞。

 
廣告 advertisement
 
 
廣告 advertisement
 
 
 
 
 
主頁 ,  聘請 , 招租 ,
商業招租  ,  出讓  ,  補習  , 
招生  ,  各類服務  ,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