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新聞網海外版-明報加西版(溫哥華) - Ming Pao Canada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 前往新版面 ]
 
 
圖片
校內的音樂室是他的小天地,午膳時間或放學後他也會去彈琴或自修,圖左為他的音樂科老師王老師。
放大
 

其他新聞
生活文學﹕我們由非洲來
潮看中化﹕《十年》爭議 源於「大一統」?
文化解碼﹕「霸王道雜之」
文學食譜﹕風情萬種──番茄大會
雜炒番茄
[顯示全部題目]

[昔日明報]

 
港聞
 S-Life﹕6歲來港 從音樂中找到歸屬感

【明報專訊】從老遠來港,本為更好的教育。施蔚華在港升讀小一,當時港人父親已故,母親要上班養家,她帶他乘地鐵由深水鶡磼狳鴞黥陘W學,帶路一次後,往後的路途都由他獨自走過。他用心記住上學的路,也與母親勤練粵語,幸而學得快,一年多就能說流利粵語。小二因搬家而轉讀另一所小學,原本人緣甚佳的他卻成了常被記缺點、罰留堂的「頑童」,「有次更試過剪手冊,記了個小過」。

施母第三遷,部分是為了替兒子選一所更適合的學校,「媽媽也覺得我上學不開心」。在第三所小學,他終於找到歸屬感,「有很大改變,老師和同學都很友善,成績都比之前好」。這種歸屬感不是來自名列前茅的喜悅,而是「讓我接觸不同活動,有更多體會和活動經驗」,如發掘自己對音樂的興趣和才能,自此成為歌唱比賽和合唱團的常客。

12年人事幾番新 努力讀書毋忘初衷

重新適應已成常態,及至升中,他也認為「升中一就像轉校般,有那麼多次轉校經歷,我不太害怕,反而期待中學生活」。這聽來無風無浪,何以他在《少年滋味》中,說出一句「從來沒有喜歡過香港」呢?

不喜歡香港節奏快

「我不是不喜歡這城市,是不喜歡這堛漸肮☆`奏。」我城向來以效率見稱,吃飯走路什麼都要快,施蔚華適應過後卻不喜歡自己的適應。他與家鄉青海的連繫從未間斷,每逢新年定必回鄉,「回去時人們都覺得我做事很快……不知為什麼見他們吃得太慢,會覺得很(煩)燥,會覺得『你可否快些?』」他有感香港人生活「就是上班、下班,要不就是OT(加班),好像沒有什麼時間放鬆自己」。他回想起小時候的生活,放假時都會外出與朋友相聚耍樂,「但我在香港認識的人,星期六、日都有太多事要幹,沒什麼時間出街,多數在學校度過」。

這不是對他人的厭惡,而是對自己的反省。他不太喜歡這改變,卻未敢忘記來港初衷,「家庭堥S有一人讀過大學,或比大學更高學歷,所以他們對我有很大期望」。這種壓力,相信你也能理解——新年時由親戚手中接過利市、被囑咐「要努力讀書」。他從兒時玩伴得知,在當地學校上課時睡覺,老師都不太理會,「但在香港,只要你伏在桌上,(老師)就會過來拍醒你,直至叫醒你,好像不(想)放棄你般」,他感恩香港令他成長。

在《少年滋味》堙A拍攝團隊隨他到家鄉青海走了一趟。他與兒時玩伴亮亮的對談堙A談及香港人有時會「看不起人」,亮亮問他:「如果我到香港去,你會不會歧視我?」他堅決說不。言談之間,隱隱透露他對身分認同的看法。他認為自己是「中國香港人」,卻坦言「有時香港人跟中國人的關係連自己都不知道」。他認為中港確實存在差異,「香港擁有一些跟大陸不同的東西,身為香港人覺得這狀態可維持多久,就盡自己一分力維持下去」。他認為香港最珍貴的是與外國接觸的機會及經濟發達,他也明白現時香港種種困局從何而來,甚至有點悲觀地認為「(最終)變成不是你expect(期望)那樣,你也得接受」,但認為我們可做的是「不要太早認命」,盡量表達對香港的看法,不流於政治冷感。他雖不會走上街頭,卻會在網上發表自己的看法,也算是盡一分綿力。

◆聽歌學英文

施蔚華認為香港最珍貴的是與外國接觸的機會及經濟發達,希望未來有機會遊歷各方。他認為學好英文便可通行世界,故用心學好語文,英文科成績特別好。除了課堂及拔尖班外,也會聽歌學英文。他愛聽K-Pop(韓國流行音樂),「韓文歌堻ㄦ|有一兩句英文歌詞,可以學到些英文」。

 
 
今日相關新聞
S-Life﹕《少年滋味》施蔚華 不要太早認命
S-Life﹕6歲來港 從音樂中找到歸屬感
[顯示全部題目]



引用明報

引用明報(加拿大)內容收費準則:(包括:報章,各類附刊,數碼及任何名下之內容)

文字:每100字(含標點符號) 30元
特別內容如獨家新聞,名家約稿等另按情況收費

圖片:每張50元
獨家,合成圖片,圖樣設計另議。

凡未於收費表列明之項目而屬明報(加拿大)內容者,引用者請先行查詢收費。

舉報剽竊內容獎勵辦法:

凡舉報可能剽竊明報(加拿大)內容者,若有關舉報能成功令明報(加拿大)追討有關費用,在扣除追討費用後,舉報者可獲有關金額的15%作為酬勞。

 
廣告 advertisement
 
 
廣告 advertisement
 
 
 
 
 
主頁 ,  聘請 , 招租 ,
商業招租  ,  出讓  ,  補習  , 
招生  ,  各類服務  ,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