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新聞網海外版-明報加西版(溫哥華) - Ming Pao Canada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 前往新版面 ]
 
 
圖片
專家指毒鵝膏形似亞洲草菇。(網上圖片)
放大
 
食用後可致命的毒鵝膏。(加新社)
放大
 

其他新聞
涉內陸槍傷女警 疑犯尋獲證喪命
溫西7旬司機撞死過路婦
輪候太久小病也變大病 一年4.5萬加人海外求醫
姦殺犯軍官威廉斯偕妻 遭受害人索償庭外和解
最適合婦女居住城市 維多利亞第一溫莎包尾
[顯示全部題目]

[昔日明報]

 
加國新聞
 維市3歲男童誤食毒菇亡
專家:形似亞洲草菇切莫食用

【明報專訊】維多利亞市一名3歲男童因食用採摘得來的野菇中毒,經搶救後最終不治。衛生當局相信他是誤食學名毒鵝膏(Amanita phalloides)、俗稱死帽蕈(Death Cap)的白色毒菇喪命,今次是本省首次有人誤食毒鵝膏致命。衛生當局更警告,該毒菇在市區愈來愈常見,在溫哥華已有70處地方發現其蹤[。有專家指,這種毒蘑菇形似亞洲草菇,呼籲市民若不能確定野菇是否有毒,切勿食用。

卑詩疾病控制中心(BC Centre for Disease Control)昨日公布,溫哥華島衛生局證實,一名3歲男童,上周與家人往維多利亞市中心一處地方採摘野菇,食用後死亡。經化檢後確定,男童是食用了毒鵝膏肇禍,這亦是本省首次有人吃下毒鵝膏致命的個案。

溫哥華島衛生局首席衛生官斯坦威克(Richard Stanwick)表示,非專業的野菇採摘人士,不太容易分清楚野菇是否有毒。

他進一步稱,野菇是否有毒,有時需要在顯微鏡下才可以分清,毒菇在偏遠地方或市中心都會出現,包括維多利亞、溫哥華及全省各地。他呼籲市民,若未能確定野菇是否有毒,還是不要採摘。

毒鵝膏主要呈白色,有白色或淺黃色莖,菇的頂部呈淺黃色或咖啡色,莖的根部呈球狀,該毒菇可以生長大至直徑15厘米。這種有毒真菌含有多種毒素,包括毒傘(Amatoxin),一種即使經烹煮亦不能分解的毒素。

據真菌學家克勒格爾(Paul Kroeger)指出,卑詩首次發現毒鵝膏是在1997年,此後曾有兩宗嚴重中毒個案。

歐洲入口漸蔓延 溫市近期逾70處現身

這種真菌相信是在多年前經入口一些歐洲樹木而抵達本省,它藏在那些外來樹木的根部,後來於溫哥華、維多利亞和菲沙河谷愈加常見。

克勒格爾指,在三年前溫哥華只有約六個地點曾發現毒鵝膏,但近期亦已增至逾70個地點。他續稱,毒鵝膏並不與任何一種卑詩本地生長可食用菇相似,不過,它卻跟一種亞洲人普遍食用的草菇相似。另外,很幼嫩的毒鵝膏亦曾被誤以為是馬勃菌菇(puffball mushroom)。

 
 
今日相關新聞
維市3歲男童誤食毒菇亡
[顯示全部題目]



引用明報

引用明報(加拿大)內容收費準則:(包括:報章,各類附刊,數碼及任何名下之內容)

文字:每100字(含標點符號) 30元
特別內容如獨家新聞,名家約稿等另按情況收費

圖片:每張50元
獨家,合成圖片,圖樣設計另議。

凡未於收費表列明之項目而屬明報(加拿大)內容者,引用者請先行查詢收費。

舉報剽竊內容獎勵辦法:

凡舉報可能剽竊明報(加拿大)內容者,若有關舉報能成功令明報(加拿大)追討有關費用,在扣除追討費用後,舉報者可獲有關金額的15%作為酬勞。

 
廣告 advertisement
 
 
廣告 advertisement
 
 
 
 
 
主頁 ,  聘請 , 招租 ,
商業招租  ,  出讓  ,  補習  , 
招生  ,  各類服務  ,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