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6.09
    星期四

反修例案 逾百人事發兩年後被控 大狀指「拖愈耐愈不公」料續有 江樂士:遲比錯好

[2022.06.09] 發表

【明報專訊】反修例風波踏入3周年,截至今年4月底,逾萬人被捕,2850人被檢控,比去年4月數字再多242人被起訴(見表),近日仍有2019年示威案首次提堂。據本報統計,過去一年至少121人是事發後兩年被檢控,包括6.12金鐘衝突中傷眼的前教師楊子俊。大律師吳宗鑾表示,理論上「拖得愈耐,愈唔公道」,估計律政司是等待法庭釐清法律原則後再檢控,料未來仍會有示威者陸續被檢控。前刑事檢控專員江樂士則說,部分案件需時調查,「延遲決定總比錯誤決定好」。

明報記者 梁敏琪 施晉宇 陳家怡 陳柔雅

警:犯罪人多證據多調查難

律政司:收執法機關文件後盡快處理

被問到為何檢控有延誤,警方回應稱,2019至2020年香港發生了幾十年以來未有的動亂,持續的大規模刑事疰a、傷人、暴動及其他侵害公安罪行,當中牽涉犯罪活動的人數眾多,部分案件性質嚴重且案情複雜,涉案證據數量龐大,調查工作艱巨困難。

律政司回應稱,檢控人員在收到執法機關所提交的證據和相關文件後,一定會盡快按照法律和《檢控守則》處理,但如案件仍在調查、暫時毋須跟進、沒有足夠證據或已按內部程序處理,案件不會交予律政司。律政司指出,暴動和非法集結等較嚴重罪行由刑事檢控科的特別職務組處理,該組已完成處理98%(1156宗)案件。

官問遲檢控 控方稱「因應大環境轉變」覆核

本報根據傳媒報道,統計自2020年6月至前日的新案件,發現至少93宗案件共323人的首次提堂日期距案發日逾一年,當中最多是與理大衝突有關,3宗案件共涉59名被告(佔上述323人的18.3%),分別被控妨礙司法公正、非法集結及暴動。323人中,約三分之一(121人)是事發後兩年才被檢控。

前日判刑的一宗案件,裁判官曾向控方查詢為何延遲檢控。一名23歲女生涉於2019年11月11日在元朗參與非法集結,當日被捕。控方前日在庭上稱,當時警方視之為「低優先度案件」,翌月女生獲釋放;至近一年後,警方於2020年12月因應「大環境轉變」覆核案件,律政司延至去年11月回覆警方,終正式落案檢控。

吳宗鑾:被告承受壓力 影響證人記憶

吳宗鑾說,延誤檢控會令被告承受精神壓力,亦會影響證人記憶,理論上「拖得愈耐,愈唔公道」。他又說,不少示威案依賴錄影片段,辯方較難以延誤造成不公為由,申請永久終止聆訊,最多只能作求情因素。他估計,隨茠k庭就暴動等控罪有較清晰的判決標準,律政司或會重新審視本身被視為定罪機率較低,例如沒有在場證據的案件,並決定是否檢控。他表示,大部分刑事案件不設起訴期限,即使「踢保」甚或警方主動釋放,若證物未獲退還,仍有可能被檢控,預計未來仍有反修例案件被捕人陸續被帶上法庭。

容海恩:確不理想 疫情再非藉口

立法會司法及法律事務委員會副主席、新民黨容海恩認為,法庭判決可以教育市民「做個守法公民」,如有延誤的確不理想。她認為不同案件有其複雜性,難一概而論,但政府應交代檢控決定需時是源於警方蒐證、抑或律政司指示。她說,律政司曾解釋疫情影響工作,「而家第五波都過去,再冇藉口」,希望可加快進度。

前刑事檢控專員江樂士說,示威案件的被捕人數及證據繁多,例如長時間的錄影片段需時審視,部分案件亦可能需進一步調查,「延遲決定總比錯誤決定好」,讚揚檢控人員面對大量由社會混亂引發的案件下,仍處理得非常好。

根據律政司檢控守則,檢控人員在決定是否起訴時,亦須考慮公眾利益,包括案件是否有延誤、檢控以外的其他可行方法等。翻查資料,律政司2000及2011年均曾向被捕示威者發「警告信」代替檢控。

狄志遠:社會復平穩 盼寬鬆處理輕罪案件

社福界立法會議員、新思維狄志遠認為,案件積壓猶如「社會包袱」、「件事一直擺係度」,不利社會復和。他說,如今社會相對回復平穩,政府不應再以「平亂」心態處理,期望新一屆政府高調、積極地以寬鬆手法處理罪行輕微的案件,例如警司警誡、發警告等;就算要檢控亦應加快,減輕被告的心理壓力。

江樂士稱,考慮到公共利益,有時以警告或簽保守行為等方式代替起訴是適當的,例如罪行輕微且嫌疑人非常年輕;但若罪行嚴重,則不起訴的機率極低。

(反修例·3周年)

更多港聞
紅雨遊新娘潭 婦石澗失足遭}走 同行友人山中報案 搜索數小時尋回背囊
【明報專訊】本港天氣持續不穩,天文台昨早10時45分發出紅色暴雨警告,持續5個半小時,其間大埔新娘潭有行山女子在石澗失足被}走,消防接報出動... 詳情
屯門大嶼新界東雨量逾100毫米 長洲現水龍捲
【明報專訊】受一道活躍低壓槽影響,本港昨日持續有大驟雨及狂風雷暴,天文台兩度發出黃色暴雨警告,早上10時45分更發出紅色暴雨警告,歷時5.5... 詳情
【明報專訊】膠袋徵費自2009年實施至今一直維持0.5元收費水平,政府昨日公布將提出修例提高至1元,並取消現時對盛載冰凍或冷凍食品的膠袋費豁... 詳情
前對話辦主任 卓永興傳任副政務司長
【明報專訊】候任特首李家超組班繼續受關注,政圈認為政務司副司長是「文官」「武官」之爭。有報道稱,現年63歲的創科局前常任秘書長卓永興將擔任該... 詳情
【明報專訊】早前消息指,前日召開的行政會議原本議程有公務員薪酬調整項目,但臨時抽起,因政府內部未就最終加薪幅度達共識,料留下屆政府處理。香港...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1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 Tel.: (604) 231-8998 | Fax: (604) 231-9881/9884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