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05.22
    星期一

樂做街坊地保40年 十勝區議員不再選 小至婆媳糾紛大至起動九東 潘任惠珍:算光榮退休

[2023.05.22] 發表
觀塘區議員潘任惠珍自1985年出任區議員至今,生活工作都離不開背後的德福花園,多年來以「溫馨家庭、健康社區」為口號,主張家庭在社區環境健康下才會變好。她憶述當年口號備受批評,有助選成員直言政治是需要有力量,「你(潘太)談家庭就回家吧」。(楊柏賢攝)
潘任惠珍1985年出戰觀塘牛頭角西選區選舉,子女在其玩具貼上當年潘太競選海報和橫額以表支持;她憶述,當年參選海報的相片由丈夫操刀,素顏上陣,避免使用太多經費,多年來由家人或朋友協助拍攝,直至今屆區議會才找專業拍攝服務。(潘任惠珍提供)
區議會選區劃界不斷改變,過去牛頭角西選區除了德福花園,亦涵蓋淘大花園和牛頭角下h;潘任惠珍(左)1988年位於牛頭角下h的辦事處開幕時,時任市政局副主席杜葉錫恩(右)擔任主禮嘉賓。(潘任惠珍提供)
潘任惠珍(左前方)1994至1997年出任觀塘區議會主席,當年以主席身分在裕民坊出席地方行政十五周年開幕禮,並在台上致辭(圖)。她憶述當時是觀塘第一次、亦是唯一一次將裕民坊一帶的車路封路,作典禮的活動場地。(潘任惠珍提供)

【明報專訊】政府本月初提出區議會改制,其中一大爭議是將民選議席比例減至兩成。消息一出,部分資深議員均表明不再參選,當中包括自1985年起一直是區議會「長勝將軍」的觀塘區議員潘任惠珍。決定退下火線後,潘太接受本報訪問時形容這刻心情輕鬆,猶如放下心頭大石。回看30多年來的從政路,她明言感到不捨,擔心一直習慣工作的自己未來「無事幹」。10次出戰區議會未曾落敗,潘太笑言自己是「十勝紅豆」,從政路是人生中的傳奇,即使區議會生涯中或帶有遺憾,現在也算是「光榮退休」。

明報記者 陳亦瀅

做社工「盤子盛瀑布」 從政始於屋苑

時間回到1980年代,育有3名子女的潘任惠珍當年仍是一名社工,有感社會問題影響自己家庭,形容情G就如自己拿茪@個盤子在瀑布下接水,但接極也接不完,令她萌生從政之意,希望循政策方面減少社會問題。潘太的從政起點就從屋苑管理茪漶A由1981年開始擔任德福花園的居民代表,隨後當選業委會主席,再被政府委任為分區委員會委員,1985年她希望私樓區有區議會代表,決定披甲上陣,更成為觀塘區第一個民選女議員。

起動九東「我的baby」

兩項目「政府議而不決」難產

回顧區議會生涯,潘太明言一直希望改善社區,但有部分眼見成功在望,最終還是不了了之,感到時間白白浪費了,這些項目包括九龍灣行人天橋網絡、連接啟德與九龍灣和觀塘的單軌列車項目。她憶述當年曾就九龍灣發展事宜與時任發展局長林鄭月娥會面商討,不久林太宣布「起動九龍東」計劃,她當時感到很開心,「我覺得這個(起動九龍東)是我的baby(寶貝)」。

有「成功爭取」:不過需時40年

最終,九龍灣行人天橋網絡因政府、發展商的業權分配等問題擱置,單軌列車項目則在研究過後告吹。潘太說,十多年來為這兩個項目努力,結果什麼都沒有,認為終究是因為政府議而不決。話雖如此,潘太也有「成功爭取」的時候,她憶述上任之初已爭取在觀塘區興建大會堂、觀塘重建等,兩個項目亦於近年才成功爭取,潘太慨嘆「原來齊心(區議會和政府)是會事成,不過原來需時40年,人生有多少個十年呢」。

從整個九龍東回到潘太的選區,過往經歷多次劃區改變,現時她的選區涵蓋德福花園和九龍灣工業區。潘太初上任之際,觀塘牛頭角西選區包括牛頭角下h,她說當年位於h內的辦事處逾95%的事務均與h內居民有關,大眾對區議員的概念是「什麼都找區議員」,故區議員要扮演不同角色,例如協助長者交電費水費、「通渠佬」、扮演社工教訓小朋友上學、甚至要協調婆媳糾紛等。她笑言區議員辦事處猶如社會服務中心,區議員就是「街坊地保」。

嘆建制泛民一面倒 無黨派人微言輕

30多年來一直為無黨派區議員,潘太認為加入政黨需要忠貞,即使不認同亦需要「跟黨走」,過去亦見有人為自己的利益入黨,最後在黨內生事甚或退黨收場,故此未有考慮加入。她形容自己是獨行獨斷、是「古墓派小聾女」,自小左耳因出水痘而意外失去聽覺,因此說話有時聲量過大。

過去區議會由建制派主導,潘太形容過去區議會聲音屬一面倒,舉例說過去觀塘區議會曾設立「新來港婦女事宜小組」,建制派寧願讓新當選的男性區議員出任主席,亦不讓她出任。直到今屆(2019年)民主派大勝形勢才見逆轉,但潘太稱她曾勸喻民主派不要像以前一樣,將區議會聲音變成一面倒,惟自己「人微言輕」。面對後來發生的區議員辭職潮,潘太認為要向選民交代,而且自己無做錯,遂決定留任。

將要離開工作30多年的地方,潘太說「見老友記多過見家人」,更與部分街坊成為好好的朋友,情同姊妹,會一起旅行,甚至經歷他們逝去。訪問當天,有路過街坊向潘太表示不捨,潘太笑茼^應,稱需要退下來休息。至於未來有何打算,潘太笑言丈夫仍未退休,因此自己會繼續活到老學到老,鑽研廚藝之餘開始計劃旅行大計,享受退休生活。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

更多港聞
元朗電鋸謀殺案 事主打理村屋貨倉收租 死者夫哽咽:為煲劇各自散步就出事
【明報專訊】元朗錦壆路東前晚(20日)揭發的謀殺案,54歲姓劉女子背、頸中刀,身體多處受傷,伏屍路邊,警方通宵封鎖現場蒐證。探員昨午到死者於... 詳情
工作台加搖臂 工程師料大機會超載 網傳意外前照片 業界稱「標準配套不罕見」
【明報專訊】上周六(20日)九龍城電影拍攝升降台發生倒塌意外,升降台上8人受傷。根據事發前一天(19日)拍攝的相片所見,升降台上放置了攝錄機... 詳情
停面授乏社交 疫下發展遲緩兒童增 倘不說話不望人 扶康會籲及早評估介入
【明報專訊】經歷3年新冠疫情後社會復常,幼童終如常上課,扶康會旗下兩間自負盈虧的特殊幼兒中心今年疫後收到約廿宗發展遲緩幼童新個案,較以往增加... 詳情
城大軟骨植入物太空實驗 研修復效能影響
【明報專訊】香港城市大學團隊研究的軟骨關節修復材料「脫細胞組織工程透明質軟骨植入物(dLhCG)」日前隨「天舟六號」升空。領導相關研究的城大... 詳情
【明報專訊】律政司長林定國昨日接受港台節目訪問,表示《基本法》23條立法過程將會謹慎及深思熟慮,堅持法治原則,在維護國家安全及保障人權自由之...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1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 Tel.: (604) 231-8998 | Fax: (604) 231-9881/9884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