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10.22
    星期日

荒野迷路自救法

[2023.10.22] 發表
山上天氣易變,可能會突然出現濃霧,如正在隱蔽的小路或林中行走,很容易誤入「歧途」。(周群雄攝)

早前香港一名中學生迷路被困山林,其間經歷颱風小犬及黑雨襲港,消防處、警方甚至民間搜救隊搜救多日未見蹤影,正當以為要打定輸數,他卻奇蹟地在一星期後獲救。究竟要在極端情G下求生,除了如學生的母親所說,擁有驚人意志力之外,還有什麼自救方法?

文:周群雄

確保四周安全 遇雷暴勿站孤樹下

撇除今次的失蹤事件,香港山藝協會總教練梁梓浩(Sunny)說的確不時會有人在缺乏準備及裝備下在山野迷路,部分人更被困山中多日,所以必須學懂在這種極端情G下如何增加獲救及生存的機會。他說,人在迷路時,難免會出現慌亂,更會隨荇伅★L去而愈來愈絕望,但他說這樣只會帶來反效果,「最重要是保持正向心態,相信自己一定有機會獲救,冷靜下來才能思考如何走出困境」。在眾多自救方法中,Sunny說最先要確保現場環境安全,例如避免站在懸崖或陡峭地方,「遇有雷暴,就不可待在高處、空曠地方、電塔或孤樹下,應盡量走入樹林中」。待情G安全後,便可以開始自救流程。

1.手機分享定位 無網絡也先發信息

現時智能手機功能強勁,可以上網之餘,又有電子地圖及衛星功能,即使沒有帶齊行山裝備,手機大多也會跟身,所以成為最重要的自救裝備。Sunny說如果手機接收到網絡信號,便應第一時間報警求救,以及利用WhatsApp等通訊軟件的位置分享功能,將自己的衛星定位傳送給親友,蚢鴾镼N為報警求助。之後便應在原地等待救援,繼續胡亂移動反會影響獲救機會。他又說即使手機未能上網,也可先向朋友發送求助信息,因為在移動過程中或會突然收到信號,這時信息便會自動發送。由於手機非常重要,因此必須慎重使用,例如開啟慳電模式,關掉Wi-Fi、藍牙等非必要無線傳輸功能,延長手機可使用時間。

2.點算物資規劃用量 依體力移動

如果身處信號接收範圍以外,有需要移動位置,Sunny說這時應先檢查隨身的飲用水、食物量,好好規劃每次進食分量,並根據體力狀G評估自己可移動的時間,如感到疲累便要先休息,尤其是在食物和水資源有限的情G下,更要小心體力消耗。

3.尋水源及安全休息點 夜間不宜行動

應優先尋找水源及安全的休息點,解決最基本的維生問題。Sunny不建議採摘任何野果或植物食用,以免因中毒而失救。之後在安全情G下,應向高處或空曠地方移動,以便尋找附近的民居或山徑,或通過地形或建築物確認自己的位置。另外,入夜後難以覓路,且應以保存手機電量為優先,加上能見度低會增加受傷風險,故夜間不宜探路。

4.「絲帶路」未必安全 電塔旁或有山徑

Sunny說即使發現行山隊綁在樹枝上的絲帶標記,也不應太過興奮,因為這只能代表過往曾有人開闢這條山徑,但可能已隨時間流逝而變成此路不通。他說在樹林中不時會發現一些疑似可行的山徑,但有可能是野生動物的移動痕[,胡亂進入有一定危險。要分辨是由人抑或動物開路,Sunny說可留意沿路的樹枝折斷情G,如屬人為開路,樹枝折斷的位置應會高過半身,否則樹枝斷口只會在近地面出現。另外,電塔旁邊一般會有維修山徑接回主要道路,但電塔位置一般也會選在較崎嶇的山脊,不一定容易到達。

5.樹枝石頭留標記 前路不通即折返

Sunny說在移動期間,應用樹枝、石頭在地下留下標記,同時亦要經常回頭觀察環境,確保有需要時可原路折返。如在探路過程中發現前方不似有出路,要有走回頭路的勇氣,不要感到沮喪,或失去理性強行前進,否則只會令自己愈陷愈深。

6.靈活運用僅有物品

雖然不少人行山時只會攜帶簡單的裝備,但Sunny說在危急時不應小覷它們的用途,隨時救回自己一命。

•衣物濕透 脫下與否看質料效能

今次學生迷路意外中,其中一個爭論點是當身上衣物濕透時,到底應該脫下還是繼續穿著?Sunny說難以斷言對錯,因為在不同情G下的選擇亦有分別,「如果穿著的是有防風效能的外套,可以減少對流效應引致的失溫問題,所以濕透後亦不應脫下」。而在登山人士的「聖經」——Mountaineering:The Freedom of the Hills一書中便有提到,棉質衣料有多項致命缺點,例如濕透後變乾速度慢,要耗損大量體溫去烘乾衣料等,所以如在寒冷或大風環境,便不能達到保暖效果,有可能需要脫下,或脫下盡量擰走水分才穿著。另外,Sunny說衣物或毛巾的吸水效能,可用作收集水分,「即使附近沒有溪水,但日夜溫差仍會令水分凝結在樹葉上,這時便可用衣物或毛巾吸水,再將水分擰進水樽內以備不時之需」。•背囊墊底擋寒氣

Sunny說背囊除有保溫效能,內堛熙n墊還可阻隔寒氣入侵,所以當坐在或躺在地上休息時應以背囊墊底,這能減少熱傳遞效應中,高溫物體傳導至低溫物體的情G,有助保持體溫。•運動手表找回頭路

不少人會購買智能手表記錄運動數據,如非行山或越野跑愛好者,可能不知道手表具備移動路線紀錄功能,這時可嘗試點選登山、戶外跑步等運動項目,取得衛星定位後,便有可能在操作界面中找到實時路線畫面功能。

講到尾,行山最重要是預防意外發生,例如切勿獨自行山、學習山藝及求生技能、帶備地圖及急救裝備等。●

更多 溫哥華生活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1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 Tel.: (604) 231-8998 | Fax: (604) 231-9881/9884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