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12.15
    星期五

歷代焚書故事 - 謗聲易弭怨難除,人間猶有未燒書

[2023.12.15] 發表
《四庫全書》是清乾隆年間官修的百科叢書,匯集了先秦至清代前期的主要典籍。2004年10月北京故宮工作人員為線裝本《四庫全書》蓋上《文淵閣寶》印(圖),是建國以來首次動用乾隆原璽為出版物鈐印。
1425年創立的魯汶大學是現存最古老的天主教大學,其著名的圖書館在兩次世界大戰中遭受火劫,逾百萬書冊化為灰燼。
2013年卡夫卡誕辰130周年之時,香港歌德學院舉辦「Franz Kafka in Prague」展覽,介紹這位影響深遠、啟發後世創作的小說家。
小說《使女的故事》探討人們如何在高壓統治下抵抗命運,後來被改編成同名劇集(圖),2017年起在串流平台上架,在國際上獲得廣泛迴響。

【明報專訊】走進書店和圖書館,層架羅列一本本圖書,書籍似乎唾手可得。然而一本書流通、傳世,其實不如想像中容易。古今中外曾出現多次焚書事件,可能出於政治原因、戰爭、作家意願等;也有不少人為了保存文化,作出許多努力,讓書籍逃過被焚猁漫R運。

中國史上焚書最多的皇帝:乾隆

談到焚書,大多人會先想起秦始皇「焚書坑儒」,其實中國歷史上出現過好幾次焚書事件,最大規模的不在秦代發生,而是清代乾隆年間。當時清政府為了修編《四庫全書》,在民間大量徵集圖書,然後審查,若有不利政府的內容就會被禁牷C乾隆曾頒布諭旨,設下四庫館臣處理違規書籍的方法:「前因彙輯《四庫全書》,諭各省督撫,遍為採訪……第其中有明季諸人書集,詞意牴觸本朝者,自當在銷狺圻C」,下令銷狶撋、反清的明末書集。乾隆「點名」錢謙益、金堡、屈大鈞等事奉明清兩朝或不能死節的遺臣,認為應禁狴L們的書籍以「勵臣節而正人心」。

乾隆禁燬書籍的行動持續了19年,根據民國學者陳乃乾的研究,首6年已有2,454種書籍被完全銷牷C另一學者黃愛平亦有做相關統計,指出禁燬書籍達3,100多種、151,000多部。此舉無疑對古籍和知識的流傳產生極大負面影響,對文化造成無可挽救的摧殘。

◆知多點

《四庫全書》

《四庫全書》是中國史上最大的叢書,收錄秦朝至清朝多部典籍,分為經、史、子、集四大門類,共計3,503種,逾79,000卷:

經:主要為儒家典籍

史:歷史及記事書籍

子:哲學、醫學、農學、軍事學等各類著作

集:歷代的詩、散文、小說、文學評論等書籍

為了有系統地編修《四庫全書》,乾隆設立四庫全書館,任命劉統勳、永瑢、紀昀等人主理,負責徵集圖書、輯校、考證、訂正、編目等工作。自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開始徵收書籍,到四十六年(1781年)編好第一套,歷時9年,動員千百人。◆

開宗明義的禁書:李贄《焚書》

《焚書》由晚明思想家李贄(粵音「智」)所著,是本詩文集,萬曆十八年(1590年)於麻城刻印出版。作品以「焚書」為名,全因李贄深知書本內容牴觸主流思想,難逃被焚猁漫R運。他在書中反對獨尊儒學及孔子思想,又批評道學家虛偽,表面仁義,實質唯利是圖。大膽言論引來許多學者群起攻之,遭受時人非議。

李贄在自序中指此書「所言頗切近世學者膏肓,既中其痼疾,則必欲殺我矣,故欲焚之」,認為《焚書》道破學者的弊病,必被焚燒。的確,明神宗曾下令將李贄所有書籍「盡蒐燒牷v,到熹宗時再下旨「李贄諸書,怪誕不經,命巡視衙門焚牷v,但即使經歷兩次劫難,《焚書》仍在民間暗中流傳,保存至今。

遭受戰火蹂躪的圖書館

比利時魯汶大學(Katholieke Universiteit Leuven)圖書館藏書豐富,有大量古典作品的手抄本,以及具國際水平的特藏,是比利時重要的文化資產。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德軍入侵比利時,以民眾反抗為名,處決市長、大學校長等人,並放火燒瓴|汶大學圖書館,所有罕見館藏付諸一炬。戰後許多國家紛紛捐獻複本、協助重建,《凡爾賽條約》更將「重建魯汶大學圖書館」列為德國戰爭責任。可惜圖書館命途多舛,在二戰中再次經歷火劫,納粹德軍武裝部隊炸狺w重建的圖書館大樓,據悉只有20,000部藏書倖免於難。

想銷狾菑v作品的作家:卡夫卡

作家焚狾菑v的稿件有許多原因,可能是不滿作品、擔心創作會被後世批判,或保護自身安全,然而無人知道捷克作家卡夫卡(Franz Kafka)想銷狾菑v書稿的真正原因。

卡夫卡死後舉世聞名,在生時卻寂寂無聞。1921至1922年期間,患有肺結核的他寫信給作家好友馬克斯.布羅德(Max Brod),希望對方能在他死後焚狾菑v所有書稿,日記、書信、筆記等一概不留。不過,布羅德並無跟從卡夫卡的意願,反而蒐集和整理了他大部分遺稿,自1925年起陸續出版,1937年還出版了卡夫卡傳記,為好友捎回生前未能獲得的名聲。雖然布羅德違背了卡夫卡的意願,卻讓這些偉大作品流傳百世,對文化和文學的保存作出貢獻。

無法燒猁漁

2022年加拿大作家瑪格麗特?愛特伍(Margaret Atwood)與美國「企鵝蘭登書屋」(Penguin Random House)合作,為其知名小說《使女的故事》(The Handmaid's Tale)推出「無法燒猁屆v。小說被右翼反對,出版數十年來長期列為美國校園禁書。為提高社會對書籍審查制度及禁書的關注,瑪格麗特推出無法燒猁漯岩說A並在蘇富比(Sotheby's)拍賣,籌得款項全數捐予提倡寫作和言論自由的非牟利組織,出版社希望藉此強調「強大的文字永遠不會被消滅」。

無法燒猁屆m使女的故事》外觀與一般書籍無異,內頁實際上採用黑白塗層鋁箔,書脊為不鏽鋼,以鎳絲手工縫製,耐熱度達1,530℃,油墨能承受1,200℃高溫。年過八旬的瑪格麗特更在宣傳片中手持火槍,火燒自己的著作,親身示範這本書確實「無法燒牷v。

◆知多點

思考如何抵抗強權——《使女的故事》

瑪格麗特的《使女的故事》於1985年出版,是部反烏托邦小說,探討極權統治、階級和性別議題,曾獲《紐約時報》年度最佳小說等多個重要國際獎項。故事講述未來的基列共和國(Gilead)由極端宗教分子管治,他們創建出極度父權的社會,女性必須循規蹈矩,跟從被安排的職責生活。有一群稱為「使女」的女性,她們被剝奪名字、禁絕情感,唯一任務是替職司和大主教繁衍子嗣,成為他們的附屬品。主角瓊(June)逃走後錄下30卷錄音帶,回顧自己的使女經歷,思考一生。

文:呂穎彤

圖:資料圖片、新華社、劇照、florin1961@iStockphoto

(本刊刊出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語文同樂 第680期]

更多教育
有價講:跟孔子一起培養氣節——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明報專訊】四季代序,本屬自然。植物的顏色,樹葉的多寡,每多扣人心弦。香港地處亞熱帶,有不少常綠的植物,因此偶見銀杏變黃、楓香變紅,便掀起一... 詳情
新書試閱:《香港造字匠2——香港字體設計師》
【明報專訊】■內文摘錄 勁揪體 文啟傑 1 與設計相遇 1.6 倔強的性格 當Kit Man(編按:文啟傑)決定要... 詳情
文化迷因:把生活的重量寫進日記
【明報專訊】當日本旅行到了最後幾天,行走的範圍開始逐漸縮小,筆者喜歡先遊遠的地方,然後再回到下榻酒店位處的那區、那幾條街、那個街口……這不是... 詳情
潮看文史:同(tung4)  志(zi3)
【明報專訊】10月底11月頭,兩宗大事巧合出現同一異義詞:有不少媒體哀悼「李克強同志」,也有不少團體反對「同志運動會」(主辦方稱同樂運動會目... 詳情
新聞中文:吉祥之鳥朱鷺
【明報專訊】1999年中國向日本贈送兩隻朱鷺。朱鷺是中國「吉祥鳥」,象徵喜慶。 ■新聞事件 日本環境省11月24日發布消息稱,中...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1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 Tel.: (604) 231-8998 | Fax: (604) 231-9881/9884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