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關係再深化 共護國際秩序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9日在莫斯科出席紅場閱兵式,這是他此次訪俄的一大重頭戲。時值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80周年,又逢部分西方國家有意重塑戰後世界秩序,受訪學者稱,中俄兩個世界大國的良好互動,為混亂的國際秩序增添穩定性。
作為二戰期間亞洲和歐洲的主戰場,中俄兩國尤為重視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紀念。兩國在聯合聲明中稱,中國和俄羅斯肩負維護正確二戰史觀的共同責任和使命,將堅定捍衛二戰勝利成果,堅決維護戰後國際秩序。
中山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孫興傑表示,成立聯合國是二戰勝利一個非常重要的成果,讓世界秩序發生了歷史性變化。中國領導人多次在國際場合闡述中方的國際秩序觀念,即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以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為基礎的國際關係基本準則。
然而,當前以美國為首的一些西方國家有意顛覆戰後國際秩序原則,削弱聯合國在維護全球和平與安全中的核心作用。
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孫成昊認為,這是一場關於國際關係基本原則和對國際秩序建構方向的輿論鬥爭。中國一再重申要做現有國際秩序的維護者,同時強調現有國際秩序有不合理之處,亟待改革。「一方面是回應西方的質疑,另一方面是回應全球南方國家的期待。」
在混亂的國際秩序之下,大國關係尤受關注。美國總統特朗普再次上台以來,一邊展現出修復美俄關係的意願,一邊對中國等濫施關稅,讓中美俄三國關係更為微妙。
美俄積累敵意 化解非 一蹴可幾
有聲音認為,美國此舉意在以修復美俄關係來對抗中國。但受訪學者認為,此目標目前沒有達到,也難以達到。美俄之前積累的敵意和對抗很難在短時間內化解,同時,俄羅斯、烏克蘭、美國和歐洲在俄烏衝突問題上的立場和目標差距太大。
中俄關係則依舊穩固。兩國在聯合聲明中表示,中俄關係具有獨特戰略價值和強大內生動力,不針對第三方,也不受制於第三方。習近平也在同普京共見記者時指出,(中俄)要堅持世代友好,做百煉成鋼的真朋友。
孫成昊表示,中俄並沒有把美國當作兩國關係發展的敵人來看待,但中俄關係的發展,確實有美國的第三方因素。比如,在美國對中國施加高額關稅之下,中國需要尋找更多更大的出口市場;俄烏衝突爆發後,俄羅斯能源的歐洲市場被美國搶佔。「中俄之間有內生的合作動力,也有共同抵抗外部壓力的需要。」
學者:中國未被俄裹挾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俄關係「達到歷史最高水平」的當下,中國依然堅持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方的原則。
孫興傑指出,在中俄的聯合聲明中,中國的立場、主張及關切得到了更大體現,顯示中國未被俄羅斯裹挾。「從雙方的會談和聯合聲明來看,尤其是在俄烏衝突問題上,中國的立場沒有大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