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區熱搜:關稅戰下港商自救 「廣交」探新市場 需改思路認真接待非西方客 進軍中東實地拜訪
【明報專訊】中美關稅戰已逾月,面對非理性措施,有從事禮品類出口的港商表明難以全棄美國市場,但仍要自謀出路,包括參加廣交會摸索新興市場情G,從其體會像中東市場便不能紙上談兵,要到當地探訪、了解對方需求、修改產品設計等,才能打開門路。另一方面,也有內地企業憑頂尖技術能力而有恃無恐,或未雨綢繆提早減少依賴美國程度,從而降低影響。
明報記者 林迎
早前參加廣交會的香港永光國際商品有限公司成立於1963年,已有逾60年歷史,主要業務是出口禮品和家庭用品,於東莞設廠。永光董事總經理勞偉文對本報說,產品定位中高端,質量及款式設計都優於競爭對手,多年來獲歐美客戶青睞,當中美國市場超過50%。而關稅之下,「有些客戶為了聖誕節仍然貨照要,關稅由客戶承擔。也有些客戶通知照樣生產,但先不發貨,等政策確定下來,大家知道(關稅)『條數點計』,才會繼續做生意」。
「美國有3億幾人,始終要買東西。他們使慣錢、過慣好的生活,要求好的商品。」面對客戶變化,勞偉文仍有信心他們會繼續落單,「因為沒有代替品,例如越南沒有我這個產業,只得中國。其實客戶很有承擔空間,他們的利潤可以cover(覆蓋)關稅」。上一次貿易戰時加稅10%,勞稱公司有主動減價以向客戶顯示誠意,「但現在一下加那麼多,我們不減價,客戶也不會說什麼」。
稱中東國家亦多樣 需求各異
永光另一主要市場歐洲則因經濟不景致購買力下降,勞偉文認為,在歐美新形勢下公司需開拓新市場,故參加今屆廣交會,「我們以前服務歐美為主,對其他地區不熟悉,也沒有那麼認真接待。現在不同了,思路要改變」。
他強調,雖然不少人提過往中東發展,但中東其實包括很多國家,有些較富有,有些在打仗,各處有不同需求,「例如沙特搞多元化經濟,想建更多酒店,有個客戶是做酒店建設,需要很多漂亮裝飾,我們的產品就適合」。他4月曾到迪拜考察,「看到他們的分銷鏈,原來那邊的人買貨會去迪拜,所以迪拜可以作為中東市場的中轉站」。
對於開拓新市場,勞偉文感到有難度,但亦要投入人力財力去探索,「不是收單就算,要去當地拜訪,了解客戶實際上做什麼業務、做事的概念、生意策略,然後看看我們能夠提供什麼」。他計劃未來在產品設計上增加中東元素,「伊斯蘭教國家有很多金色的物品,也有很多特殊圖案,上面那些花是什麼意思,我們不懂,要向對方請教,找人帶入門」。
轉做內需要培育市場 建自媒體平台
勞還稱,有意向電商和自媒體發展,包括國外的亞馬遜、TikTok,內地的京東、抖音,「現在大家都是上網買東西,我們不能漏了這個很大的市場」。他稱,因公司產品以西方款式為主,轉做內需仍要培育市場,搭建自媒體平台是其中一個手段,「國內市場在自媒體銷售多過實體店,我們也有在實體店設專櫃,但自媒體那邊賣得多些」。
不單港商,內地企業同樣以各自方式應對關稅。LED顯示屏供應商洲明科技總裁辦主任廖廣南表示,因中國生產的LED顯示屏主導全球,哪怕有關稅,美國仍然繞不開中國供應商。他也透露,有美國客戶早早備貨,亦有客戶甘願「硬食」,原因是公司產品價格和性能有優勢,客戶沒那麼容易說換就換,「美國客戶至今(截至4月初)沒取消一張單」。
顯示屏供應商:國產主導全球 美客沒撤單
作為反制,中國也對部分美國進口商品加徵關稅,內地營養品企業湯臣倍健旗下湯臣倍健營養探索(珠海)有限公司總經理蔣鋼便表示,公司早已不採購美國大豆,改用國貨,雖然部分牛乳原料來自美國,但現在可選擇澳洲或內地替代,從而降低貿戰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