乜乜物物:「離地」的窗——讀林徽因〈窗子以外〉
【明報專訊】讀林徽因散文〈窗子以外〉,細讀「窗」的象徵,也許會發現我們就像文中的主角「你」一樣,對窗外的世界雖然有所感知,卻從沒走進其中。
■意象分析
(1)窗的象徵
•作者以「窗」象徵了生活中無形的屏障,人透過自己有限的識見觀察外物,往往無法真正接觸「我」以外的一切
•先看下段文字,猜猜文中的「你」是怎樣的人?
你站起來,穿上不能算太貴的鞋襪,但這雙鞋和襪的價錢也就比——想它做什活A反正有人每月的工資,一定只有這價錢的一半乃至於更少。
「你」似乎生於富裕人家,曾見過克己省儉的人因為稍微奢侈地買了頂草帽,眼中迸射荋r快的光閃,但「你」不太理解這種滿足;「你」曾隔茧﹞l,為趕電車而奔跑的人而擔心,但「你」身在洋車之中;「你」曾因為用好看點的紗料和工藝品而心生惶恐,但僅此而已
•雖然主角對世界有所觀察,出身背景卻成了與世界之間的隔閡,主角從來只是在窗內旁觀這個貧苦的世界
(2)一切都在窗子以外
•對於近處的事,主角透過窗子,內心仍有所觸動,生出些許情感反應:
主角坐車外出,前面正碰蚆T車,於是開始埋怨市堛漲甈F人員辦事不認真,思考社會的衛生事業。但事實上,如果這臭味沒有飄進窗內,因為無關自己,主角不會多加思索,亦不自覺有責任理解
•或者如文中所說一般「所有的活動的顏色聲音,生的滋味,全在那堛滿A你並不是不能看到,只不過是永遠地在你窗子以外罷了」;一切一切,都在窗子以外。「窗子以外的事,你看了多少也是枉然,大半你是不明白,也不會明白的」
(3)仁心要推展下去的困難
•儒家的理想是「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先由愛敬自己的雙親開始,再將這種「愛」推而廣之,愛鄰舍,愛天下人,乃至天下萬物
•可作者在窗內看世界的經驗,則驗證了此事之難。愛敬親人,是較容易做到的,惟旁人與自己隔得太遠,「同理心」的力量則鞭長莫及──他的世界與你相隔得過遠,無法觸動你的同理心
.文中主角從來只是隔茧′搘@界──不是車上、屋中的窗,便是客棧的窗,她像遊客出行,永遠不明白拿茼憟誧@小買賣的人怎樣兢兢業業地走路。這是不是像魯迅所說的「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一樣呢?
.筆者想起張敬軒《披星戴月》中的一句歌詞「關注遠方得到讚賞/但是我哭戰火哭得很牽強」,身在安全之地,兩耳即使聞得窗外事,也無動於中
■寫作策略遷移:窗的發揮
(圖二)
■胡詠怡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畢業,現職中學中文教師。尤好文字之美,亦慕夫子韋編三絕之勤)
文:胡詠怡
圖:conceptualmotion@iStockphoto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語文同樂 第77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