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暴斃疑多毒混吸 5日兩宗 拘一友人涉販毒 社工:多從大麻太空油入手試其他
【明報專訊】繼周日(20日)一名17歲少年在蘇屋h家中昏倒不治,警方檢獲多種毒品,前晚(24日)再有一名16歲學生在杏花h寓所昏迷,送院證實死亡,據了解其房間發現多種毒品,包括懷疑大麻、俗稱冰毒的液態安非他命及電子煙彈,警方不排除死因與毒品有關,並於昨日以涉嫌販毒拘捕死者的一名17歲友人。有社工表示近3個月留意到部分青少年既會吸服依托咪酯(太空油毒品),亦會吸大麻或可卡因,他們會視乎情景決定吸食哪一種。有家庭醫生說同時吸服多於一種毒品會增加猝死風險。
21歲以下首呈報個案 混毒佔比升
據藥物濫用資料中央檔案室最新數據,今年首季首次被呈報吸毒者當中,28人為16歲以下,較去年同期22人增加;同時,檔案室資料顯示今年首季21歲以下首次被呈報吸毒者當中,26人吸服超過一種毒品,亦較去年同期23人增加。21歲以下首次被呈報吸毒涉逾一種毒品的比例,由2022年約兩成升至2024年約兩成半(見圖)。
檢大麻冰毒煙彈 少年曾英留學
警方前晚接報一名16歲少年在房間暈倒,他被送往東區醫院後證實死亡。據悉,少年被發現時已沒有心跳,警方在房間檢獲一個紅色袋,內有兩個電子煙彈、一包約14克懷疑大麻、3個打火機、一個過濾嘴及一個盛有懷疑液態安非他命(冰毒)的紅色杯。據了解,少年曾留學英國,生前與父母及弟弟同住杏花h。少年死因有待驗屍確定,警方已將檢取的煙彈及其他懷疑毒品送往化驗,以確定成分。案件由東區刑事調查第三隊跟進。
警方經調查後,昨午約6時在秀茂坪拘捕一名17歲姓梁男子,他涉嫌販運危險藥物。據了解,被捕人與死者是朋友關係,案發當日曾到訪死者寓所。
這是5日內第二名少年疑濫用多種毒品在家死亡。本周日,17歲巴基斯坦裔少年在蘇屋h家中昏倒,送往明愛醫院後不治。據悉,警方在場檢獲一支連接含液態依托咪酯煙彈的電子煙槍,以及0.9克大麻及0.1克氯胺酮(俗稱K仔)。
青協:多聚會吸大麻 獨處吸可卡因
青協青年違法防治中心督導主任梁兆騏稱,青少年或視依托咪酯及大麻為「入門毒品」,覺得並非嚴重危害的精神藥物,危機感降低,若身邊人也有吸毒習慣,他們會慢慢嘗試其他毒品,種類愈來愈多。他說,留意到部分曾吸大麻或可卡因的青少年轉吸依托咪酯後,近3個月再次吸大麻或可卡因;青少年會視乎情景決定吸哪一種毒品,如依托咪酯及大麻屬「社交毒品」,多於聚會、派對時吸食;可卡因這類或較多獨處時吸食。
保良局青少年事務部青年發展服務單位主任潘兆軒稱,觀察到傳統節日如聖誕節、復活節及暑假期間,年輕人吸毒通常較平日增加,前線亦留意到濫藥者通常先從依托咪酯或大麻等毒品開始,逐漸轉向氯胺酮、可卡因、冰毒等較強烈毒品,而依托咪酯本身亦經常被發現混入其他毒品,包括大麻和氯胺酮等。
醫生:同服多種毒品猝死風險增
明愛容圃中心高級督導主任周裔智稱,青少年在暑假較空閒,加上網絡發達,可在網上接觸很多人,接觸毒品的風險因而提高。他建議家長留意子女情緒、精神及消費情G,如子女脾氣變得暴躁、精神恍惚、花費增加,若同時出現多種情G,便需多加留意。家長若懷疑子女吸毒,他建議先向社工求助,保持冷靜,嘗試找方法與子女溝通,理解他們吸毒原因。
有不具名的家庭醫生表示,以往參與戒毒工作時見過不少青少年服用多於一種毒品,並會嘗試不同配搭,藉此追求不同快感,例如服用安非他命帶來刺激、興奮,大麻則帶來幻覺、時間放慢的感覺。他說同時服用多於一種毒品會令猝死風險增加。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