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區反對、社總支持 意見書總數10775份
【明報專訊】立法會審議《同性伴侶關係登記條例草案》的法案委員會最終收到10,775份意見書,為今屆接獲最多意見書的法案。天主教香港教區首度表態,教區轄下的關注性多元文化小組反對法案,稱立法代表政府帶頭認同某項價值或意識形態,認為以行政措施代替立法更合適。自由黨則質疑《草案》名稱誤導,變相為本地同性伴侶提供在本地「註冊」的途徑。
立法會秘書處連日分批上載逾萬份意見書,當中逾6500份公開予公眾查閱。多個宗教團體反對立法,天主教香港教區輔理主教夏志誠擔任主席的教區性多元文化小組在意見書呼籲政府別忽視反對聲音,應努力凝聚社會共識,不宜急於立法。小組強調不應賦予同性伴侶等同異性婚姻的法律地位,否則會侵蝕「一夫一妻、一男一女」自然婚姻制度。中國基督教播道會恩福堂認為,政府不應機械地執行損害社會價值的判決,稱醫療與身後事權利現時已可授權處理。
建制政黨中,除了支持立法的新民黨,自由黨亦以政黨名義提交,該黨反對法案,稱不排斥在外地註冊的同性伴侶來港發展,支援他們在港生活的核心需要,但《草案》變相為本地同性伴侶提供在港註冊途徑,為同性伴侶爭取拓寬權利「提供遐想」。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凌友詩促政府撤回法案,指登記制設立的嚴格規範、宣誓程序等猶如婚姻,並認為岑子杰案裁決是「司法霸權」,反映外籍法官帶來的倫理衝擊。
新思維主席狄志遠早前表明反對立法,該黨副秘書長彭意婷則去信支持法案。狄解釋,黨內成員基於宗教信仰、價值觀等,取態各異,該黨無一致立場,容許黨員發表不同意見,事前亦知悉彭提交意見書。
部分團體支持立法,社會工作者總工會認為,登記制能改變社會對性小眾群體的刻板印象和偏見,亦能保障同性伴侶照護者。民主黨認為,立法會應尊重及接受終院判決,彰顯本港法治精神,「避免向國際社會發出香港不尊重法治的負面信息」。
「伴侶急病 沒法即以家屬身分做醫療決定」
部分性小眾亦提交意見書,有多名同志稱伴侶曾因急病入院,當時沒法馬上以家屬身分做醫療決定,感到無力,赴海外註冊亦要面對時間、經濟等障礙;有支援跨性別社群的市民則建議,替代框架納入跨性別及非二元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