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區手記:眼中釘 /文:尚東美
【明報專訊】駐廣州4年做過不少題目,但要說感受最強烈、最能見證變化的,首推冼村釘子戶,原因無他,因為駐站剛好就在冼村對面,每次出門都能居高臨下看到高聳的回遷房中間那一棟突兀的舊村屋,也因此只要有冼村拆遷的新聞,就會到樓層走廊的窗外拍一張相。
早前駐站搬遷,還半開玩笑地說「我們走了,釘子還在」,言猶在耳,冼村最後兩棟釘子戶在10號風球那天就拆了,巧合其中一棟正是朝夕相對了4年的那一棟,於是跑回駐站舊址,在同一位置拍下「拔釘」後的畫面。
話又說回來,自搬進駐站新址,總覺得叫外賣十分不便,外賣員要先在樓下大堂按鈴,戶主按開門掣後,外賣員才能在升降機按樓層上來,有時心急的外賣員遇上大堂有人出入,沒按門鈴就進去,結果發覺升降機不動,就只能由戶主出去走廊按升降機才能上來,比起舊居外賣員能直接來到門口,實在麻煩不少。
不過今次回舊址拍「拔釘」,過程可說通行無阻,小區直入,升降機直上,無人查問,忽然醒悟,從安全角度而言,新居還是比較穩妥啊。
文:尚東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