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科技&中國:AI輔助預測天氣
【明報專訊】全球各地使用人工智能(AI)愈趨成熟,包括預測天氣。內地先後推出不同的AI天氣預報模式,香港天文台亦有引進。
多地應用AI預報天氣
天文台科學主任羅家偉表示,除了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ECMWF)已將其研發的AI模式,用作實時業務運作並整合至預報系統外,中國氣象局、韓國氣象局等地區的官方氣象機構亦已嘗試使用AI。香港天文台自2023年起陸續引進多個AI天氣預報模式。
■中國新發展
內地AI預測香港天氣
中國氣象局目前嘗試使用AI模式,更於2025年6月實行《人工智能氣象應用服務辦法》,以鼓勵和促進AI氣象應用服務健康發展,規範AI氣象應用服務。
目前香港天文台正使用3款內地AI天氣預報模式:
?「風烏電腦模式」
由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提供,是首個能夠以較高水平分辨率(約10公里)運行的AI全球天氣預報模型
?「伏羲電腦模式」
由復旦大學人工智能創新與產業研究院提供
?華為雲「盤古」大模型
由中國科技企業華為研發 ●
AI是輔助 預測仍需多方判斷
香港天文台每天日常業務運作均參考AI及傳統數值預報等模式,製作「本港地區天氣預報」、「香港9天天氣預報」、「為船舶提供的熱帶氣旋警告」等。羅家偉表示,3款內地AI模式均能提供遠至未來15天的不同天氣要素,例如風、氣溫、海平面氣壓及降雨的預報。天文台會利用模式輸出的天氣要素製作客觀預報,例如顯示大尺度天氣形勢的預報圖、熱帶氣旋移動路徑、香港氣溫變化的時間序列等。
然而,他說AI模型的原始輸出不是最終預報結果。預報員會同時參考傳統數值預報模式和AI模式的預測結果,根據各模式的過往表現、穩定性、是否琣X實際情G觀測數據等多項因素,再結合預報員的經驗,來判斷哪些模式的預報和結果較為可信。另外,預報員也會考慮本地地形和氣候特徵等其他因素,調整預測氣象,以得出最終預測。
●AI預測評價
好處
天文台的初步統計分析顯示,AI天氣預報模式的熱帶氣旋路徑預報誤差,比傳統預報模式小;預報未來10天大尺度天氣形勢時,AI的表現已等同甚至略優於傳統預報模式。
限制
當前的AI天氣預報模式提供的氣象要素,較傳統數值預報模式少,亦傾向低估熱帶氣旋的強度。此外,極端天氣從未在AI模式的訓練資料出現,因此AI模式預測極端天氣事件的能力仍有待驗證。
文:方綺婷
圖:黃志東、手機截圖
(地球與太空)(科學、科技、工程與社會)
(本網圖文均有版權,未經許可,不得轉載至任何印刷品或上載互聯網。本網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科學小學堂 第0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