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區手記:奶茶的哲學 /文:尚東美
【明報專訊】前段時間同事點一家名叫「爺爺不泡茶」的茶飲外賣,勾起筆者聽朋友說有關這店名的冷笑話:「因為爺爺不泡茶,只能奶奶泡茶,而奶奶泡的茶就叫奶茶。」這家店取名是否這個原因,筆者也不得而知,網絡上也有說該品牌之前叫「爺爺泡的茶」,但因與周杰倫的歌名相撞故而改名。但無論名字由來是什麼,倒是在消費者中增添了更多話題。
說起茶飲行業的命名哲學,筆者感覺都是人精。有的抓住消費者喜歡喜慶、愛討頭彩的心理,名字中帶「喜」、「樂」、「福」,如喜茶、樂樂茶和哈茶福。但最妙的還數那些飲品名字,簡直是文字遊戲比賽。比如長沙的茶顏悅色把古風玩到極至,該店最受歡迎的有「幽蘭拿鐵」、「煙花易冷」、「人間煙火」等奶茶。「幽蘭拿鐵」聽蚢雪s出的香氛,實質是核桃碎配紅茶和鮮奶茶,網上還有人教怎樣才更好喝,就是「雙倍奶油和雙倍核桃」,而且要先嘗奶油和核桃,當奶油剩三分之一時再與茶底攪拌均勻飲用,口感才會更加豐富。
還有一些飲品名字則針對年輕人愛打卡的偏好,如杭州一家茶飲店推出一款「斷橋殘雪」的飲品,吸引消費者買上一杯再帶去附近的「斷橋」景點打卡拍照。
文:尚東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