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7.05
    星期六

偷竊癖另類「貪念」
尋刺激 壓力惡性循環

[2025.07.05] 發表
(設計圖片,shironosov@iStockphoto)

有名人屢次在店舖盜竊被捕,涉及貨品並不是價值不菲的珠寶名表,而是十元八塊的零食、日用品等,引起公眾關注。

在不少高買案件中,所涉及貨品金額往往是犯案者有能力支付的,他們為何仍以身犯險?精神科專家指出,部分偷竊行為未必出於貪念,可能與精神科疾病偷竊癖(kleptomania)有關;患者無法控制偷竊衝動,事後深陷自責與羞恥壓力,形成惡性循環。此病成因是什麼?患者如何擺脫這種「病態衝動」?

文:王木音

偷竊癖,或稱偷竊成癮,是一種精神病。與一般出於物慾貪念而偷竊的人不同,患者犯案出於另類「貪念」——緩解精神壓力。

所偷貨品非自己買不起

精神科專科醫生麥永接表示,偷竊癖患者通常有控制障礙,反覆出現偷竊衝動。很多時他們所偷的並非自己所需,亦非經濟上不能負擔;「患者在偷竊過程中會很緊張,偷竊後會感到壓力釋放,甚至有時有滿足感;但事後會覺得自責、後悔,甚至羞恥。」然而過了一段時間,偷竊衝動又再出現。

臨H心理學家馮逸健指出,部分偷竊癖患者甚至會將偷來的物件放回原處,愛上那種刺激及沒人知道的感覺。「患者可能小時候缺乏愛和安全感,或者曾被欺凌,故用偷竊以補償這些缺失,企圖獲得控制權(sense of control)。這可能反映患者內心自卑、憤怒、矛盾,因而需要另一個渠道去發泄。」

過程刺激滿足 事後自責羞恥

麥永接解釋,偷竊癖患者偷竊往往不是為了金錢利益,而是為緩解壓力。他們可能面對不同心理壓力,包括工作、人際關係、考試或家庭;而且很多時有其他「共病」,最常見是情緒病,例如抑鬱症或焦慮症。

另外,偷竊癖屬衝動障礙,患者可能同時有其他衝動問題,例如病態賭博、購物狂、濫藥或厭食症。麥永接續稱,思覺失調、躁鬱症或躁狂症患者,以及一些早期認知障礙長者,亦可能因為「買洐灠O得畀錢」,出現病態偷竊的情G。除了心理因素,偷竊癖亦可能源於生理因素,包括神經物質及大腦衝動控制區域出現問題。

膽小主婦屢偷竊 報復丈夫冷漠

麥永接引述一個個案。一名40多歲家庭主婦,性格怕事膽小,卻很「大膽」地多次在超市偷竊。與她仔細傾談,發現近年她與丈夫的關係不理想,雙方沒有性生活,丈夫又似乎不想處理。這名家庭主婦沒有特別興趣,不太注重生活享受,長時間困在家中,抑壓茷雃h負面情緒。當她在超市閒逛時,突然出現偷竊衝動,偷走一些她經濟上能負擔的東西。偷竊成為她宣泄壓力的方法,甚至覺得是對丈夫冷漠的報復。

後來她因偷竊惹上官非,驚動丈夫,又要花錢請律師。丈夫無法理解太太之餘,甚至鄙視她的偷竊行為,認為她欠缺意志力,令二人關係更惡劣,陷入惡性循環,結果患者再三犯案。麥永接解釋,有患者可能因為偷竊被捕,引致法律訴訟及金錢花費,令他們「懸崖勒馬」;但有患者可能一直未被發現偷竊,或即使多次被捕和經歷法律訴訟,仍然繼續偷竊。

揪出衝動來源 有可能治癒

偷竊癖如何戒除?麥永接強調,必須了解患者背後那股衝動的來源,對症下藥,再配合身邊人或家人的陪同及理解,偷竊癖是有可能治癒。上述的家庭主婦隱藏荓B姻問題,同時受情緒困擾,後來她接受藥物治療及認知行為治療(詳見「治療方案」),又與丈夫一同接受婚姻輔導。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1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 Tel.: (604) 231-8998 | Fax: (604) 231-9881/9884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