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改造保留特色 錄檔「增感恩意識」
「古麗的家」共有3間店,位於古城主幹道的總店由古麗弟弟的房子改造而來,弟弟一家搬去城外樓房居住。2017年總店開業後,乘?5A景區的紅利,民宿生意一直不錯。她又租下第二間房子改造,兩間店年收入達到七八十萬元。
剛開業不久的第三間分店也是古麗自己的家,定位較前兩間高檔,華麗的水晶吊燈、實木雕花欄杆和房門、繁複的地氈和花磚,處處透出濃郁的維族風情,光是裝修就花費上百萬元。「以前這個老房子不太好看,結構也不是這麼漂亮,現在客人對比較高端的地方有需求。」
改善水電設施修復古民居 耗70億
有兩千多年歷史的喀什古城是世界上最大的生土建築群之一,2008年起,當地啟動大規模修繕工程,在保留原有街巷格局和建築特色的基礎上,改善來去水、電力等設施,修復古民居。改造工程涉及約22萬人,2015年基本結束,完成老城區近5萬戶危舊房改造,耗資超過70億元,由國家補助20億元、新疆自治區撥10億元,其餘是地方政府配套資金和戶主自籌資金。
喀什古城老城區保護綜合治理紀念館講解員阿麗米熱•庫爾班表示,改造過程中最大的亮點是「一戶一設計」,專家給出建議後,盡可能吸納房屋主人的意見,最終形成不同特色的新房。而改造過程中沒出現「越級上訪」,每戶的人口資料和相片全部入錄,後代都能查到,「能看到他們以前的房子是什麼樣的,通過對比,增強感恩意識」。
古麗也表示,以前的自家房屋是土木結構,環境欠佳,「要去很遠的地方去提水喝,生活上的垃圾也會去很遠的地方去處理,冬天燒取暖的話是沒有暖氣,只能燒煤」。
「改造後的家有暖氣,有天然氣可以燒壁掛爐取暖,冬天街道很乾淨,水電氣都有,反正生活是很方便。」古麗稱,對於改造民宿,政府不提供補貼,但在政策上較為寬鬆,「不光是我一家,好多家是通過旅遊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