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戰下的礦物戰 美變陣瞄準非洲
正當外界目光被美國總統特朗普不了解利比里亞建國歷史跟美國息息相關、誤讚該國總統「英語好」的失言帶走之際,特朗普政府實際上悄然打響在非洲拓展稀土等「關鍵礦物」(critical minerals)市場份額的新戰線。這點不止牽涉到地區關注的調整,還展現特朗普政府主張的政策思路重大變化,長遠會如何影響中美角力走向值得關注。
偕美峰會西非5國 皆有關鍵礦物蘊藏
對比起「特朗普1.0」另一涉及非洲的著名失言——將非洲國家稱為「糞坑」,「特朗普2.0」這次失言的背景是他與加蓬、幾內亞比紹、利比里亞、毛里塔尼亞和塞內加爾的領袖在白宮舉行一連3日的小型峰會,展示對非洲國家令人意外的關注,儘管背後主要是對稀土等關鍵礦物供應的重視。
以上西非5國的共通點是都屬於規模較小的經濟體,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統計,其GDP加起來也只有750億美元左右,還不及非洲最大經濟體南非的1/5。惟彭博社和德國之聲指出,它們都有豐富但尚待開發的礦物或能源蘊藏,有潛力大幅提升產量,其中加蓬更是全球第二大的錳(用於加強鋼材的元素)生產國,它與毛里塔尼亞和塞內加爾還有可觀的稀土蘊藏。
「從援助轉向貿易」 特朗普:更有效
「我們正(將政策重心)從援助轉向貿易。」特朗普在與西非五國領袖的歡迎午宴上直言這些國家擁有大量礦物和石油蘊藏,還毫不掩飾其政策轉變,說:「長遠而言,這會比任何其合作方式遠更有效、可持續和有利。」與會領袖對此也心神領會,毛里塔尼亞總統加茲瓦尼在會上表明該國有稀土、錳、鈾以至可能有鋰的蘊藏。
特朗普非衝口而出,其政策變化早有?可尋。華府上月促成盧旺達與剛果民主共和國到華盛頓簽署和平協議後,特朗普不諱言美國將透過協議獲得「許多礦產權」——剛果民主共和國蘊藏豐富礦物,包括電動車等所需的鋰和鈷。
4月獲委任為國務院非洲事務資深顧問的特朗普姻親布洛斯(Massad Boulos)幕後斡旋促成這協議,他在協議簽署前不久先到安哥拉出席美非商業高峰論壇,在演說中明言需要為貿易創造條件,強調和平穩定在促進跨境貿易和關鍵礦物供應鏈的角色。布洛斯本身在西非有不少商業利益,上周也有份陪同特朗普參與跟西非5國的峰會。
DFC升USAID降 成理念變化風向標
這可以解釋為何代表援助的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會成為特朗普2.0的首要開刀對象。當局本月初正式解散該機構時表明,不會再沿用所謂「基於慈善的對外援助模式」,華府今後會專注於跟那些展示「有能力和意願自救」的國家建立伙伴關係。
取USAID而代之的,料為華府轄下獨立開發融資機構「美國國際開發金融公司」(DFC)。DFC早在2019年(即特朗普1.0時期)按跨黨派支持的《重建美好法》成立,由華府轄下「海外私人投資公司」和USAID旗下開發信貸管理局合併而成,引導私營部門投資到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項目,被視為對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其一回應。
來到「特朗普2.0」,DFC其一定位似乎是配合新政府保障全球關鍵礦物供應的大計。從DFC的新聞稿可見,在烏克蘭跟美國簽訂礦產換援助協議中,焦點之一的「美烏重建投資基金」將由DFC聯同美國財政部跟基輔政府合作成立。另在上周特朗普跟西非五國領袖峰會前,DFC批准兩項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戰略項目,聲言可支持當地經濟發展和加強「攸關美國國家安全」的關鍵礦物供應鏈。
新招挑戰華「稀土牌」 牽動中美角力
保障稀土等關鍵礦物的供應,在美國已是跨黨派共識。因中方以稀土管制反擊關稅戰,特朗普政府顯然會採取更多措施,嘗試減少對中方供應的依賴——擁有全美唯一運作中稀土礦的美企MP Materials上周四就宣布,獲五角大樓斥資4億美元入主成為最大股東。
在特朗普2.0一度署任管理事務國務次卿的特朗普1.0非洲助卿納吉(Tibor Nagy)去年接受美國之音訪問時不諱言,美國與非洲的關係有一部分是有關中國,聲言美企不應讓中企「獨佔所有非洲關鍵礦物」。
在非洲及礦物供應問題上,特朗普政府如今對採取「貿易,而非援助」(trade, not aid)的模式,戰略成效仍有待驗證,像《紐約時報》5月分析文章便警告,新政策有令美國對非洲的貿易與援助皆下降之風險。然而,倘若這招產生一定作用,將有可能改寫中美之間圍繞稀土及其他關鍵礦物問題的互動形式,進而影響中美角力的走向,故其變化值得關注。明報記者 周宏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