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藝品最後展銷
吸引華裔擺攤試水溫

[2014.12.21] 發表
ia Ber(左一)與婆婆Claudia Ber擺賣俄羅斯公仔。(陳志強攝)
徐德欣銷售的筷子果籃,甚具創意。(陳志強攝)
羅世拔(左)與姊姊羅海零合力銷售自己設計的衣飾。(陳志強攝)

【明報專訊】聖誕節前最後一個周末的手工藝品展銷會人山人海,不少華裔在場內一試身手,推銷自己的產品。

這個名為「最後機會」(Last Chance)的手工藝品展銷會昨日與今日在溫哥華克羅地亞文化中心(Croatian Cultural Centre)內舉行,雖然入場票價每位5元,但仍吸引不少顧客在聖誕節前的最後一個周末,為自己、為親友尋找合適禮品,令場內擠滿了購物者。

大堂內擺設了150個攤位,出售各種各樣在一般商店內難以找到的商品,包括木雕、肥皂、首飾、巧克力、烤餅、毛織品、手繪畫等。展銷者當中有些是老字號,但也有不少新手,到來擺攤測試自己的產品是否暢銷。

自行設計衣服反應佳

剛於兩年前從香港搬回溫哥華定居的羅世拔(Albert Lo)也在展銷會內擺了一個攤檔,專門發售自己設計製作的服裝。除了一些衣服及頸巾外,主打的產品是披肩。據他介紹,其中不少以竹纖維製成,也有一些是棉質。

羅世拔最初只是在朋友之間銷售,反應出奇的好,膽子大起來,跑到這些手工藝品市場擺攤。

他說自己的衣飾根據靈感設計,自己找衣料車衣,會徵求姊姊意見而作出修改,一直反應不錯,最近連續擺賣了四、五個展銷會。羅世拔說,在克羅地亞文化中心之後,將要休息一段時間,明年再戰。

筷子生果籃具創意

徐德欣(Gloria Tsui)昨日也有在手工藝品展銷會內擺攤,銷售自己搜羅的「公平貿易」商品,其中最為突出的是筷子生果籃。據她介紹,製作者來自美國波特蘭(Portland),在中國旅行時,發覺有不少人把筷子棄置,覺得十分浪費。於是靈機一觸,把筷子像竹簡一樣串聯一起,製成承托麵包與生果的籃子。這些筷子全部經過消毒處理再上漆,伸展出來的時候,外觀有點像中國古代的木架虹橋。

徐德欣目前只在一些住家聚會時作展銷,也會在展銷會內尋求銷售機會。

昨日展出的大部分產品與節日有關,充滿喜慶氣息。但也有人別出心裁,出售子彈殼製成的聖誕燈飾。據攤檔主人說,子彈殼全部來自素里一個飛碟靶場,都是霰彈槍的塑料子彈殼,清理乾淨後成為一串串的小燈泡,製成的燈飾別具特色。他也是在數星期前出現這一想法,昨日在「最後機會」之內租一個攤檔來試試。

更多社區消息
【明報專訊】卑詩國際貿易廳長屈潔冰,昨日在列治文會見中國青島副市長劉明君一行,在經濟合作伙伴理解備忘錄的基礎上,推進雙方進一步的經濟聯繫。 ...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4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 Tel.: (604) 231-8998 | Fax: (604) 231-9881/9884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