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大師生研討《穹頂之下》
柴靜霧霾紀錄片引海外熱議

[2015.03.31] 發表
奇克(左起)、坎迪卡、Guo Li、布勞爾、Lotus Ruan等進行熱烈討論。(陳志強攝)

【明報專訊】對中國空氣污染問題作出深入探討的紀錄片《穹頂之下》不僅在中國國內引起爭議,在大洋彼岸的加拿大,也掀起熱切討論。卑詩大學一群學者學生昨日更舉行座談會,從不同視角審視紀錄片本身以及中國空氣污染的各種議題。

這場圍繞紀錄片《穹頂之下》的圓桌會議主題為「修理中國的『空氣末日』」(Fixing China's "Airpocalypse": Roundtable Discussion on "Under The Dome"),假卑詩大學的亞洲研究院舉行,吸引到不同院校的學者與學生參加。

中國媒體人柴靜拍攝的《穹頂之下》,2月底開始在中國多家網站上熱播,數日內觀看人次據悉超過1.5億。在中國社交媒體上引來熱烈討論,適逢中國兩會舉行,紀錄片不久便遭官方封殺。

圓桌會議在會上播映了一小片段的《穹頂之下》,其後從不同角度展開討論。

卑大人口及公共衛生學院(School of Population and Public Health)的布勞爾(Michael Brauer )教授指出,空氣污染固然讓公眾整體健康惡化,但不一定較吸煙或是營養失衡更惡劣,空氣污染的來源不一定是現代化生活,家居燃燒煤炭稻草也是重要來源。

專門研究國際議題的Liu Institute for Global Issues & Institute的坎迪卡(Milind Kandlikar)教授指出,環保人士最為關心的溫室氣體排放其實與空氣污染是兩個差異很大的議題。加拿大空氣清新,但人均溫室氣體排放量卻處於前列。他也指出,印度的公民社會與非政府組織十分活躍自由,卻無力扭轉印度的空氣質量局部比中國還要差的情勢。

亞洲太平洋政策研究碩士候選人Lotus Ruan觀察到,紀錄片在網上開播後在中國的社交媒體引起很大迴響,先是出現很多讚賞,其後卻出現不少質疑,批評者當中出現支持體制與反對體制兩派,各走極端。

政治科學博士候選人Li Guo則指出,中國仍然有不少人相信污染是追趕發達國家所必須付出的代價。雖然紀錄片被封殺,但最近山東有一家非官方組織狀告一家污染企業,來自基層的環保訴求沒有被完全堵死。

主持昨日討論的是中國研究中心(Centre for Chinese Research)主任兼卑詩大學亞洲研究所(UBC Institute of Asian Research)主席奇克(Timothy Cheek)教授 。

更多社區消息
6電影人赴華探尋嶺南文化
【明報專訊】第二屆「金熊貓北美國際微電影節」的得獎者,昨日啟程前往廣東省進行為期一周的文化之旅,屆時並會在中國與當地的青年影視製作人作交流。... 詳情
【明報專訊】香港教育局局長吳克儉昨日出席在加拿大舉行的2015教學專業國際高峰會,與來自世界各地的教育部長進行交流。吳克儉一連三日率領香港代... 詳情
假退稅電郵套財務資料
【明報專訊】騙徒以稅局「退稅」為名義,企圖透過電郵套取敏感個人資料,警員也收到這類電郵。騎警呼籲公眾提高警覺。 加拿大踏入報稅季節,相... 詳情
溫市榮膺加國首選旅遊地
【明報專訊】溫哥華獲旅遊網站TripAdvisor評選為2015年度加拿大首選旅遊地點,全國10大旅遊熱點名單上,本省佔了4個。 Tr...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5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 Tel.: (604) 231-8998 | Fax: (604) 231-9881/9884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