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產界提可負擔房屋建言 發展商金援建捷運增住宅密度

[2016.06.04] 發表
有著名地產銷售商建議由發展商支付運輸系統的費用,但容許發展商增加住宅項目密度。圖為捷運加拿大線(Canada Line)的車站。(資料圖片)

【明報專訊】就大溫哥華房價大升現象,擁溫哥華其中最大地產銷售公司的Bon Rennie於日前一個都會發展研究所(UDI)演說中提出,要改變在工作同區居住的文化才可將樓房需求分散到其他地區,但若沒有改善交通運輸,可負擔房屋也不能出現。

他提出文化變革是重要一環,這樣才可將樓房需求在大溫地區內更平均分散,使以溫哥華為中心的住屋需求減低。

Rennie又指,認為在哪一個城市工作便應該負擔得起在同一城市居住的說法,是未能理解現今工作環境,現有很多民眾是在偏遠或流動式工作。在一個城市中心區居住是必然這概念不知道從何而來,民眾已開始選擇市郊地區居住,「我認為它會以倍數增長。」因此,讓民眾可往來市郊和城市,更多更有效的捷運便有需求。

他說:「沒有交通便沒有可負擔房屋。」現今年輕的買家買入以交通為主導的單位,他們不再依靠駕駛,他們與其父母不再一樣,現時的年輕人不需靠一部車。他建議,住宅項目發展商可支持興建新的捷運線和車站,但要讓它們在交通樞紐附近發展的項目有更高密度。他亦促請市和省政府合作組成一支可負擔房屋專責小組去洽商解決方法。

另外,Rennie亦提到年代間財富轉移被大幅低估的問題,這些資金正助長區內的樓市,「恐怖的部分是,大溫1/3房屋是不需要按揭,即19.3萬間總值1970億元的房屋是沒有按揭,大溫一共有65.7萬間房屋,而另一可怕的是,值600億元的無按揭資產是由75歲以上人士擁有,即使其中的100億元轉給他們的子女,這些子女都能買約值400億元的房屋。」

更多加國新聞四
【明報專訊】正當市場激烈爭辯應否採取措施針對海外買家之際﹐一批中國發展商二代已經獲父母打本﹐進軍多倫多地產市場搞翻建項目﹐現階段屬於摸門路﹐...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6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 Tel.: (604) 231-8998 | Fax: (604) 231-9881/9884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