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任青發會 稱反修例傷口立選疫情左右未來工作 劉鳴煒:建制對青年有誤解
【明報專訊】政府上月底再委任青年發展委員會副主席劉鳴煒續任兩年。劉鳴煒接受本報專訪時稱,預計未來兩年的青發會工作,將受3個因素影響,包括反修例風波未修復的傷口、立法會選舉和疫情。他認為青年,甚至社會對政府敵意甚深,政府值得革新青年工作;他又表示建制對青年有誤解,強調青發會亦有將青年聲音向政府反映。
稱建制削大學撥款「情緒發泄」
劉鳴煒2015年起擔任青年事務委員會(COY)主席,政府於2018年將委員會升格為由政務司長張建宗領導並任主席的青年發展委員會,劉則出任副主席,原本表明「交棒」,但最終再坐一屆至2022年。劉鳴煒稱他在佔領運動後加入COY,形容當時政府有茪O如何做好青年工作,「是青年工作的黃金時期」;往後幾年社會相對和平,不論政府、市民還是傳媒,對青年的關注「貶值」。
推廣《基本法》仍要繼續
青年工作「值得革新」
劉鳴煒說,反修例風波時曾樂觀預測,這將是另一個青年工作的黃金期,但明顯最終未能製造這時機,他認為社會上老一輩、較建制的人,「對青年的誤解、『惡解』深過佔中時好多」,他相信與電視畫面都播蚍氻O畫面有關,所謂「和理非」的青年不受關注。對於建制派因反修例風波而反對增建大學設施的撥款,令政府抽起項目,相信是建制派在「情緒上發泄」,他諒解部分人對大學生以至大學「情緒激動」,但認為削大學的撥款對事件並無幫助,因「不會將黃變藍,勇武派會否因撥款而受影響?不會」。
籲政府勿點導火線推敏感議題
疫情令反修例抗爭暫停,劉鳴煒稱各界也注視疫情後會否重演反修例時的示威、暴力不斷,認為政府不應「點蚞氻齝u」,如23條、監警會報告等,都有可能令去年情景重演。
對於外界視政府的青年工作重點為推廣《基本法》、加強愛國教育等,會令部分人有戒心,劉鳴煒稱青年工作多方面,吸引眼球的必是敏感議題,「如政府做心靈健康導師培訓,無人會關心。政府的原罪就是無人會讚政府做有建設性的事。」他承認青年對政府敵意深下,政府值得革新,「由頭畫過這幅畫(青年工作)」,推廣《基本法》等工作仍然要繼續,但若繼續舊酒新瓶地做,只會有惡性循環。
稱青發會沒實權 反映意見是仁至義盡
特首林鄭月娥去年7月提出改組青發會和運作模式,早前政府宣布青發會新一任名單,委員卻不見大變、民主黨吳思諾亦拒續任,劉鳴煒說,改組做法可以很多,包括成員、運動及如何接觸年輕人,他承認名單不見有顯眼改變。原本打算有不同做法吸納青年聲音,惟因疫情而暫緩。他說,政治訴求一直存在,政府亦需正視和回應;青發會亦一直有聽年輕人聲音,惟委員會只是諮詢架構,沒有實權和政治力量,聽到青年提雙普選、五大訴求等,「(青發會)有反映這些聲音,但在委員會層面反映(意見予政府),已是仁至義盡」。
對於青發會的新任期,劉表示有三大因素影響,包括立法會選舉令社會繼續政治化;如何處理反修例風波令社會未修復的傷口,以及因疫情引起對青年心靈、學業和就業的影響。他說要修補撕裂,政治問題應政治解決,而政府、青發會亦需要思考如何重建與青年及社會的互信。
明報記者 何曉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