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5.11
    星期三

伊院on call 36年 「唔理錢銀」無意投私營

[2022.05.11] 發表
何曉輝(前排右一)1986年醫科畢業後即加入伊院,已在醫院工作36年,當中28年均於急症室服務,圖為1980年代他與急症室同事留影。(受訪者提供)
何曉輝(右一)原在外科工作,曾面對交通意外傷者不懂治療,故轉到急症室發展急症創傷服務。圖為早年何曉輝與伊院同事到加拿大創傷中心交流。(受訪者提供)

【明報專訊】1962年出生的何曉輝,未出世已來過伊利沙伯醫院,其母曾在此接受產檢,他中學時打球受傷也是入伊院治理。直至醫科畢業,他投身伊院,36年來見盡大場面,最終還是親手救人教他最深刻。何自言「對錢無概念」,不願投身私營界別,又稱同事離開多不涉錢,望新設備吸引人才留下。

初任職外科

一宗意外促使「轉型」

何曉輝中學時修讀生物,稱自己不懂做生意,「做醫生又唔使理錢銀洁A咪自然讀醫」。他起初在外科工作,憶述1987年10月1日凌晨發生的一宗交通意外,當時一名司機被鐵通刺穿身體,急症室送上外科病房,但他當時未懂處理,故認為要發展創傷服務,機緣巧合下,當時伊院急症科計劃發展該服務,他便轉到急症室。

見證多場大型事故,何曉輝最深刻是1997年成功搶救一名在伊院由高處墮下的傷者,成為首個在急症室開胸做心內壓的個案,是創傷服務的成就,「前幾年準備好晒儀器又協調唔同專科醫生,最後真係出現病人就可以救得到」。

稱疫下同事離職多非為錢

盼啟德新設備留住人才

公院人來人往,自言對錢沒概念的何曉輝說,「我諗我無乜能力出去私人執業」,轉投私營或面對不同限制,而公院只需面對醫學方面的限制,工作較開心。他形容,第五波疫情下同事仍熱心工作,所見離職同事大多非因金錢離開,或希望有較大自由度及實踐理念,部分則涉家庭及個人原因,認為屬人之常情。

2016年,何曉輝獲委任為啟德發展區新急症醫院策劃組統籌,他稱新醫院會有多項高端設備,包括公院第二部高壓艙,將有設備自製放射元素,以及可作磁力共振及電腦掃描的手術室,要在公院才可較快引進新設備及治療較複雜病例,不少同事均期望伊院遷至啟德後用新設備,有助吸引同事留在公院。

何曉輝認為新一代醫生「好叻」,知識技能兼具,寄語後輩要重視對人態度,為病人設想給予適合意見,但他笑稱自己年輕時都曾經衝動,指待人處事無捷徑,要時間磨練。

(新冠疫情)

更多港聞
林鄭冀寬鬆慶回歸:次階段須先「安全茬陛v
【明報專訊】特首林鄭月娥昨日表示,本港整體疫情穩定,每日個案數字難免有波動,但不影響逐步放寬社交距離措施,下周四(19日)會落實第二階段放寬... 詳情
每跳加1至2毫 車資貴一成 的士7.17落旗加3元 業界擬再申加
【明報專訊】的士自2017年4月後首次加價,落旗收費加3元,市區、新界及大嶼山的士落旗收費將增至27元、23.5元及22元,兩公里後路程首段... 詳情
故宮館收入場費 料暑假開幕
【明報專訊】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下稱故宮館)預計今年中開幕,將展出由北京故宮博物院借出的900多件文物。西九管理局行政總裁馮程淑儀昨日表示,... 詳情
未就「重組」向立會交文件  林鄭:問題非我控制範圍
【明報專訊】特首林鄭月娥昨日「隔空」要求候任特首李家超,盡快就政府架構重組提出意見,指「到這一刻為止」她未知道7月1日後政府架構重組怎樣做,... 詳情
【明報專訊】特首林鄭月娥昨日提到,她有信心行政會議會接受「三司十五局」方案,但仍須「走程序」,包括經立法會審議。據了解,政府目標是在6月中前...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1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 Tel.: (604) 231-8998 | Fax: (604) 231-9881/9884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