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4.09
    星期三

飽肚情感學:讀也斯作品,品味情感配搭

[2025.04.09] 發表
欖菜是潮汕配菜,用芥菜葉(潮汕人稱為「鹹菜葉」)配青橄欖、鹽等製成。製作欖菜頗花時間,芥菜和青橄欖需同煮近六七小時,待放涼才可入樽出售。
中醫角度認為,海鮮屬水性且偏寒,多吃會令濕氣長留體內,令人易感疲累,吃過量更易引起皮膚敏感。

【明報專訊】日常生活,配搭很多,紅色襯綠色,毛衣搭長裙;有人細心,有人隨意,好與不好,搭與不搭,沒有必然的答案。情感何嘗不是如此?親朋好友,新知舊雨,來去聚散,一樣親疏有別,有時因為相近,有時因為投契,有時找不出實際原因,坊間就叫作「緣分」。飲食當然也講緣分,菜式味美是「有緣」,臨店休假是「無緣」,飲食東西,緣來緣去,人生總有不少相類似的經歷。

尋合適配搭 釋放情感至美之味

相識相知相見,講求緣分,後來就是相處的事。習慣需要習慣,相處需要磨合,如同煮一道菜,醬多放,鹽少落,不致太鹹。水分未去,強添油分,油花四濺,刺激危險。只能夠說,相處如烹飪,都有藝術。

飲食的配搭,似乎比情感更要堅實、長久,燒肉蘸黃芥辣、燒鵝配酸梅醬、切雞搭薑蓉……接連幾代都是這種吃法。歷史、文化、地緣、水土能影響令飲食相連,但若然宏觀地融合來說,或者也離不開一個「緣」字。人與人同樣講緣分,也斯的詩作《潮州欖菜》,就運用潮州飲食的蘸醬配搭來寫「緣」,同時又在說兩人之間的微妙關係:

《潮州欖菜》

親愛的

我也覺得那是奇妙的

青色的欖如何醃成黑色

菜如何醃出各種味道

滲進一碗白粥

帶給它大千世界的滋味

白飯魚、南哥仔和齋魚

蘸怎樣的醬油?

蝴蝶蝦和螃蟹

需要梅醬嗎?

普寧豆腐

蘸鹽水和芫茜?

鵝腸鵝片和墨魚

等白醋來調和?

你是新採的芥菜嗎?

想在我懷媥M成酸菜還是鹹菜?

你變成了酸酸的大芥菜頭

我是你上面的南薑粉

琵琶蝦是蝦姑娘

我用甚麼味道來配合你的樸素

花你一個早晨沏好的功夫茶

喝下去一個晚上不能成眠

我要把自己去盡繁華

以平淡的肉身接受你的濃烈

甚麼蘸甜的梅醬?

甚麼蘸辣椒和醋?

甚麼蘸普寧豆醬?

甚麼蘸糖和黑醋?

各有前因各有各的姻緣

不一定能配上

剛好配上

就沒甚麼話好說了◆

詩首說「親愛的」,表明是情侶間的對話。「奇妙」在於轉變,青欖變黑,鮮菜醃味,如同二人相識後的種種轉變。潮州欖菜、醃菜可配白粥,像彼此投入兩人的生活,讓簡單變得多彩。不同的菜式好像有固定的醬料,但情感沒有既定公式,配搭間存有多個問號,指出當中的不穩定性,同時也是可能性。

食物與醃料,講求融合,芥菜可醃成不同成品,就看醃料的運用。用什麼配蝦?如何承受對方泡的濃茶?講求的是搭配。轉移到二人關係,就是相處的藝術,以及生活的遷就。炸蝦蘸梅醬、鵝片蘸辣椒和醋、凍魚蘸普寧豆醬、煎麵蘸糖和黑醋,這是潮州飲食的「標準配搭」。但實際情感沒有標準,作者繼續用問題來展示可能性,人與人有更多化學作用,聚無定數,剛好相配,自然「就沒甚麼話好說了」,因為都是「緣分」,沒什麼好解析。

互襯不互抑 保留自己特色之味

人際關係不離相處,朋友難找聚會地點,情侶難揀約會餐廳,家人難定節日菜式,都跟飲食有關。關係已經建立,後續就是吃與不吃的問題,由個人到兩人,再到三五成群,構成人愈多愈不好辦事的情G。口味繁雜,不一定一樣、相似,吃淡吃濃,吃葷吃素,吃冷吃熱,吃生吃熟,當中少不免包容、妥協,互不相讓,隨時飯局不成、火氣}天。

也斯另一詩作《戒口》,描寫了關係中的飲食攻防對話,一方想吃,一方勸誡,可以是對號入座的二人關係:

《戒口》

「不能吃西瓜

不能吃涼茶

不能吃龜苓膏

不能吃夏枯草!」

「我想吃──」

「不能吃蝦,不能吃蟹

不能吃鴨鵝,因為它濕毒

不能吃雞,因為禽流感!」

「我想吃──」

「不能吃筍,不能吃生冷

不能吃冬瓜和豆腐

不能吃鯽魚,因為會哽骨

不能喝酒,因為會亂性!」

「我想吃朱古力──」

「不能吃!」

「我想吃朱古力──」

「不能吃

它會令你全身四肢無力

它會令你迷失方向

它會令你若有所思

它會令你夜塈@夢!」

「我想吃──

「它會在春天給我蓋被

它會在夏天令我全身舒暢

它會在秋天令我頭腦清明

它會在冬天把我包裹得暖和令我作甜蜜的夢!」

西瓜、 涼茶、龜苓膏、夏枯草,皆是清熱的寒涼食物,如果體質屬「寒底」,多吃當然無益,但淺嘗也並非不可;再來的是列入中醫「濕毒」行列的蝦、蟹、鴨、鵝,生病時確實需注意戒口。雞有禽流感,只在特定時期,若成為日常戒口的原因,似乎不太合理。◆

看似關心的戒口勸說,逐漸開始變質,不能食用的東西疊加,原因也不一定合用——冬瓜和豆腐沒提原因,可能就是怕意頭不好,不過拿來炆煮或煮湯,味道其實不錯;鯽魚多骨,小心便可;喝酒亂性,淺嘗無妨。飲食危機不少,但可以善導,不用禁絕。這處可以思考的是,「戒口」是不是合理。

最後「我」想吃朱古力,對方開始給出無理的原因,那「我」是否就應該繼續聽從,而不加個人判斷?詩作提議各位堅持己見,說清楚自己的感受。說清楚不等同反抗,而是在合理思考之下,闡述自己的飲食主張。

回到人與人的相處,闡述個人主張也是重要一環,協商是各抒己見下磋商,而不是盲從和啞忍。另一部分就是包容接納,一方強勢,不構成平等的關係,即使生活有遷就的可能,但至少要是和諧共處,而不是強詞打壓。物極必反,有時過多的保護會變成規限,構成無形的傷害。

■蕭欣浩:「蕭博士文化工作室」創辦人、大學講師、作家,曾任法國餐廳廚師。專研語言文字、飲食文學及文化,著有《解構滋味:香港飲食文學與文化研究論集》、《流動香港飲食誌》和《屋h尋味記》

文:蕭欣浩

圖:itsskin@Stockphoto、資料圖片

(本網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語文同樂 第768期]

更多教育
乜乜物物:你的歲數如何,你的日子也必如何?——讀周國平〈年齡是一個謠言〉
【明報專訊】若從來無人告訴你生於何年,你猜猜,自己現在活得像什麼年紀?你會不會執著於16歲要當上學生會主席、22歲要大學畢業、30歲要結婚生... 詳情
時事中文:雙金戀情羅生門
【明報專訊】面對錯誤,不少人怕面對責任,以為隱瞞事實就能自圓其說。然而謊言終究是謊言,被「踢爆」之時,你會否後悔早該「坦白從寬,抗拒從嚴」?... 詳情
超譯中文:不知所終還是不知所蹤?從「所」字結構說起
【明報專訊】閱讀香港報刊,交通事故時有所聞,若責在司機,他們往往會棄車逃逸。警員遍尋不獲,記者只得帶蚇翽捖纗D其事,稱涉事司機「不知所終」或... 詳情
Talk of the town:Low-altitude economy
【明報專訊】The proposal on developing the low-altitude economy (低空經濟) has b... 詳情
Talk of the town:Regulatory sandbox pilot projects officially launched
【明報專訊】The government has opened applications for various companies to ...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1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 Tel.: (604) 231-8998 | Fax: (604) 231-9881/9884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