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省警緝毒行動捉錯人 華漢蒙冤兩年索賠四千萬
被指涉毒案失去工作 生活慘變
【明報專訊】在安省省警(OPP) 在2020年的一項緝毒行動中,拘捕了12名疑犯,其中包括了士嘉堡的華裔男子陳旭(Xu Chen,音譯)。陳旭向省警堅稱,警方捉錯了人,但省警的調查員不理相關證據,令他花費了兩年才能在法庭上洗脫自己的罪名。
因被警方錯認,陳旭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他失去了工作,生活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現年61歲的他已分別向安省和聯邦政府以及安省省警採取了法律行動,索賠總共接近4,000萬元。
陳旭是在2020年5月11日清晨在他的住所被拘捕的,他當時在多倫多社區房屋公司(TCHC)任職項目主管,時年56歲。他被控持有用於販賣和生產的冰毒,其後在當天下午獲釋候審。
陳旭後來告訴法庭:「我不知道什麼是冰毒,直至我被警方釋放,不得不用谷歌搜索才知道。」
警方在當天突襲搜查的地點之一是陳旭在士嘉堡租住的分租屋,大多倫多地區總共有14個地點遭警方的突襲,旨在搗毀一個販毒的網絡。這是安省省警主導的一項為期13個月名為Project Crowthorne的調查行動。
省警掃毒錯認目標人物
安省省警在發表的一份新聞通告中指出,警方在是次突襲行動中繳獲了約20公斤的冰毒、100公斤的麻黃素、20萬顆疑似搖頭丸、一盎司的可卡因和50萬元的現金,但警方在陳的住所一無所獲。警方還拘捕了12人,其中就包括陳旭。
陳旭說,因為被警方拘捕,他失去了工作,他的生活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迫使他花費了兩年時間才說服司法系統,自己是被警方錯認的受害人。
數百頁的警方記錄和法庭文件、庭審筆錄和錄音,以及對涉案人員的採訪均表明,調查人員忽視了陳旭是清白的證據,堅稱他就是疑犯,但理由是缺乏說服力的。
儘管陳旭反覆聲稱,他的一名室友是有販毒前科的華人吳某,懷疑吳某才是警方要找的人,但警方直至庭審已進行到很後期時,才對該名疑犯展開調查。
律師指警方調查「極為草率」
陳旭在2022年9月舉行的庭審中為自己辯護,但法院為確保庭審的公平性,指定了律師羅赫曼(Paula Rochman)代表他。羅赫曼告訴傳媒,警方的身分確認顯然存在嚴重的缺陷。她在法庭上說,警方的調查「極為草率」。
陳旭的麻煩始於2020年4月29日,當時,安省省警的探員菲利普斯(Troy Phillips)及其團隊正在秘密監視位於怡陶碧谷的一處疑似冰毒生產工場。在下午6時26分,菲利普斯看到一名亞裔男子駕駛一輛黑色的凱迪拉克駛入停車場並進入了大樓。他在手寫的筆記中,描述疑犯的年齡在45歲至50歲之間、黑髮,身材魁梧,身穿黑色長褲和一件灰色夾克。
菲利普斯跟蹤該名疑犯來到了位於士嘉堡的一棟住宅,這正是陳旭和八名室友租住的分租屋。陳旭的汽車是一輛黑色的雪佛蘭科博,當時正停在車道上。就是這輛車讓他與調查聯繫了起來。
菲利普斯在查閱了安省交通廳有關這輛雪佛蘭及其車主陳旭的紀錄後,認為他就是駕駛凱迪拉克的司機。菲利普斯在筆記中寫道:「我看了交通廳的照片,他在照片中穿著相同的夾克,且是相同的臉。」
次日清晨,也就是4月30日,菲利普斯開始對士嘉堡的分租屋進行監視。他跟蹤了可疑的凱迪拉克司機,包括在當天下午在加拿大帝國商業銀行 (CIBC) 分行的自動取款上取錢。
幾天後的一個夜晚,調查人員看到有人從一輛凱迪拉克的車內卸下兩個與次磷酸一致的藍色罐子。這些觀察結果構成了對陳旭提出檢控的基礎。
法官稱讚陳旭自辯終還清白
但陳旭說,他從未開過那輛凱迪拉克,從未去過怡陶碧谷的冰毒工場,從未見過項目的其他任何目標,也沒有在加拿大帝國商業銀行(CIBC)開設帳戶。他提供了多種方法,供執法人員核實他與疑犯不同的行蹤,但都無濟於事。
陳旭在被拘捕後就告訴警方,那輛凱迪拉克的司機可能是他的室友吳某。他也多次提醒警方吳的存在,並提供了出租屋業主的信息來協助追查。直至在2022年9月舉行庭審的前幾天,警方才首次對吳進行犯罪記錄的調查,發現其在2006年有販毒的前科。
最終,法官採納了律師的建議,暫停庭審並要求警方徹查吳某。警方試圖聯絡吳未果,吳在警方2020年的突擊行動後搬出了出租屋。
在2022年庭審的第三天,控方突然擱置了對陳旭的指控。法官在批准了擱置指控後,祝陳旭好運。法官說:「我不得不說,你為自己辯護得非常好,你自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