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核廢水兩年零超標 飲食界盼減檢測 稱助降經營成本 議員:可探討改善工序
【明報專訊】日本核污水排放計劃於明日滿兩年,其間港府持續檢測日本進口食品、本地漁產品及本港水域海水樣本的輻射,截至昨日均無超標,相關開支今個財政年度涉及約900萬元。有本港日本水產供應商認為,檢測有助增加食安信心,食肆亦已習慣採用被禁都縣以外的食材,但建議當局增聘檢測人手或減少檢測頻次,助業界減經營成本及保障食材新鮮。立法會衛生事務委員會委員陳凱欣稱,考慮現時經濟差,政府可持開放態度,在保障食安前提下探討改善檢測工序助降低業界成本。
明報記者 施晉宇 廖俊升
政府:已增人手 時長若昔
環境及生態局昨回覆稱,食安中心已額外聘請8人監測食品輻射,以及在機場辦事處額外購置多部輻射檢測儀器。據局方觀察,約1小時完成大部分日本進口水產檢測,與以往大致相若,中心會持續檢視及調配人手,配合運作需要。
從事日本水產批發的力生控股集團,主席高俊傑稱兩年來不論集團、港府或日本從業員的檢測,水產輻射均無超標,亦無不尋常變化,相信核污水排放計劃對水產安全風險較低,內地亦放寬進口日本水產,冀港府亦逐步放寬禁令及檢測頻次。他說,自當局加強檢測後,水產運抵食肆時間增加半小時至45分鐘,若能放寬檢測程序,相信對業界運送時間及水產新鮮度有更好效果。
業界稱放寬禁令助增港優勢
現為約100間食肆供應日本水產的One World Delivery,負責人Caden稱,禁令實施初期曾因供應商放進一盒福島縣楓葉,導致整批約30萬元進口水產被扣,現時日本安排負責供港水產員工後,無再出現類似情G。他認為,政府檢測有助提高食用信心,但檢測令送貨時間延遲約1小時,需聘8名司機、即多一倍人手加快送貨速度。
Caden說,本港食肆已習慣用其他地區食材,舉例宮城縣海膽及野生吞拿魚,分別改從北海道及青森縣等入口;以海膽為例,價錢由500至600元一板增約一成,至700元。內地今年6月宣布恢復進口日本10個都縣以外水產,他相信本港逐步放寬水產禁令有助提高本港食肆獨特優勢。
壽司郎母企FOOD & LIFE大中華區執行董事荒谷和男稱,公司對港府放寬禁令無立場,將遵守政府要求為客人尋找最佳食材。他提到禁令生效後,公司須將原本運往千葉縣等地加工的食材調整至大阪等地加工,但成本與昔日相若。
局方:與日保溝通 評放寬否
日本共同社報道,東電兩年來排放約10.19萬噸「ALPS處理水」,放射性氚含量未有異常,今年計劃分7次共排放約5.46萬噸。本港目前維持對10都縣的水產進口禁令,被問到會否放寬,環境局稱一直與日方保持溝通,包括要求提供核污水排放的發展和科學證據,評核有否條件放寬現時的食安保障措施。至於兩地政府有否就禁令再商討,日本駐港總領事館稱如有最新資訊將隨時在官網公布。
陳凱欣:需續驗 免日無忌憚
選委界議員陳凱欣認為,隨荇皉瓣翿ぅ騇U多,定必影響食物安全及海洋生態,故需維持檢測。至於應否放寬禁令,她說檢視日後內地檢測核污水樣本是否達標,即使放寬亦應逐步進行,畢竟核輻射對市民健康的影響不可逆轉,且要確保向日方傳達正確信息,即反對肆無忌憚排放核污水。
食安中心兩年間抽檢約16萬個日本進口食物樣本,結果均合格。截至上月底,中心發現55宗個案涉違《食物安全命令》,至今共11個食品進口商多次涉違命令,中心已向相關進口商提出30宗檢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