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區手記:如此滅蚊 /文:尚東美
【明報專訊】廣東一場基孔肯雅熱,把很多市民的回憶都喚回來,衛生部門頻頻街道消殺,生物醫藥企業連忙推出快測劑,還有新聞上公布的每日新患病人數,就差那令人「懷念」的三款顏色二維碼便可以讓時光倒流。
但究竟今次如臨大敵齊心抗疫,會是經一事長一智還是人類總會犯同樣的錯呢?首先基孔肯雅熱的傳播是「人傳蚊、蚊傳人」,因此人與人之間的日常生活還算是如常,衛生人員的努力滅蚊也算是讓大眾有所放心,駐站所在的社區亦不例外,某日便發現門口地上有一包殺蚊煙片,估計是物業管理公司免費派發的,使用方法也清晰易懂,點燃後「人畜應立即離開房間,關閉門窗,兩個小時後打開門窗充分通風後方可再次進入房間」。
啊,那就是俗稱「炸彈」的滅蟲產品,然後筆者看了看窗外滂沱的大雨,路上大大小小的積水,以及被雨水滋潤的樹木和泥土,如此天氣,為了殺家中的蚊,就要出門兩小時冒險餵街外的蚊,而筆者有理由相信,家中的蚊帶病毒機率應該不會比街上的蚊多吧,會不會派蚊怕水或驅蚊貼更有用處呢?
但其實也不用躊躇,駐站既沒蚊亦有電蚊香,於是放下那包殺蚊煙片,然後上網看到一則廣州某區人代落區「全方位開展防控工作」,還附有一張用掃帚疏通馬路積水的照片,而且照片中人家掃積水時穿的是皮鞋不是水鞋,真不怕水浸鞋壞,如此身體力行「為居民健康築起堅實防線」,豈不令市民感動?
文:尚東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