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招標觸礁 紙漿廠明年投產遲3年 廢紙本地再造減依賴出口 冀增回收量
【明報專訊】新冠疫情爆發後本地廢紙回收率跌至約三成的10年新低(見圖),為維持回收量,政府過去5年向回收商補貼12.65億元,主要靠出口處理,2023年本地循環再造率僅0.7%。當局原擬建廠原地循環再造廢紙,招標後卻「難產」,這座位於屯門環保園的紙漿廠最終延至今年底落成及試運,明年投產,較原定計劃延後3年。環保署預料紙漿生產設施處理量足以處理現時本地所有收集的廢紙和紙包飲品盒,年處理量約63萬公噸。
明報記者 馬耀森
年處理63萬噸 涵飲品盒
為支援回收業持續發展,政府正積極尋找其他長遠土地供回收業發展,包括研究在未來新發展區預留土地作環保設施及環保業用途,興建多層樓宇供回收業使用。
環保署表示,紙漿生產設施有助擴闊回收處理的紙類,從而提升廢紙回收率。該署於2022年經招標由一間公司投得在環保園興建現代化紙漿生產設施,該公司的最新資料顯示,紙漿生產設施建造工程順利,預計今年底落成及開始試運,明年全面投入運作。
環保署預計紙漿生產設施投入運作後,可進一步提升本地廢紙回收處理,減少對出口處理的倚賴及需求,推動本地回收業可持續發展。政府會因應市場需求,持續支援和促進本地回收再造工業發展。
署方表示,除了在屯門環保園專供回收業使用的20公頃土地外,政府現時共有約20幅佔地共4.8公頃的短期租約用地出租,專供回收業界使用,以及3個專供廢紙回收業使用的公眾貨物裝卸區停泊位。
5年12億公帑補貼收廢紙
近年內地收緊回收物料進口,引致本港廢紙回收價下跌,為了穩定紙價,政府2020年9月推出「廢紙收集及回收服務」,由政府以公帑「包底」,按廢紙回收量向回收商提供補貼,參與計劃的回收商必須以不低於指定廢紙回收價向前線收集者收購廢紙;目前指定廢紙回收價為每公斤不低於0.65元,與計劃推出時相若。
環保署資料顯示,自推出「廢紙收集及回收服務」以來的5個財政年度,累積營運開支約12.65億元,回收廢紙約248.3萬公噸,平均每公斤資助約0.5元。在計劃下,2023年回收廢紙約57.13萬公噸,佔全港回收廢紙量逾99%。
業界:回收價需高於出口
環保廢料再造業總會會長劉耀成表示,近年本港廢紙回收量不足60萬公噸,較10多年前高峰減少約一半,認為紙漿廠提供的回收價要有一定競爭力,才可吸納更多廢紙於本地循環再造。他說目前本港廢紙仍可運往大灣區內地城市及東南亞國家,價格隨經濟波動而調整,若價格較紙漿廠高,業界自然會將廢紙出口到其他地區,影響紙漿廠回收量。
綠惜地球助理環境事務經理陳永傑表示,紙漿廠預計每年可處理約63萬公噸本地廢紙,較去年全港回收量高出8%,然而紙漿廠處理能力再大,仍要本地回收網絡配合,若要進一步提升回收量,政府或要考慮增加經濟誘因,例如透過垃圾徵費,以提升廢紙回收量。
租期20年 月租42萬
資料顯示,環保署早於2018年批出環保園約2公頃用地興建廢紙回收廠,原定最快2023年投產,最終「難產」收場。
環保署於2021年再招標,在環保園同一地段興建紙漿廠,面積縮減至1.4公頃,租期20年,月租42萬元。環保署於2022年4月批出合約予中標的香港洲際紙品有限公司。
(城市保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