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分兩類 簡屋採鋼結構安裝快
【明報專訊】組裝合成(MiC)建築法透過「先裝後嵌」概念,在廠房預製組件,再到現場安裝,這種建築法也有不同的結構類型,包括混凝土結構MiC,以及鋼結構MiC。現時已落成或正興建的簡約公屋均採用鋼結構MiC。
綜合資料,混凝土結構MiC組件預製流程從模具設計開始,再綁紮鋼筋及預埋管線,其後合模,再澆灌混凝土製作組件,拆除模板後便會為組件作養護及裝修。鋼結構MiC則需先焊接鋼結構框架、預製混凝土樓板、續以保溫防火材料填滿框架外圍,其後可作外牆及室內裝修,待裝修完成後安裝屋宇設施,其後包裝運送。
兩類預製組件應用也有不同,以建築科技公司鋁遊家製造的兩類組件為例,其網站標明混凝土結構MiC專為永久建築開發,可用於建造40層高的樓宇;至於鋼結構MiC則最高可建30層,現場安裝較快速。
需定期打開結構檢查
何永賢:流轉快易抽查
房屋局長何永賢前日出席立法會房屋事務委員會會議,回應議員謝偉俊關於MiC維修保養問題時稱,房委會採用混凝土結構MiC與傳統公屋無異,至於簡約公屋則採用鋼結構MiC,需定期打開結構、檢查接合位及螺絲,而考慮到簡約公屋流轉率快,相對容易做到抽查,當局在選擇方式時已思考得相當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