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新移民人數的不斷增加,加拿大的華人意識到,購買房產以後不論是出租還是出售,都能取得可觀的收益,故此不斷購買房產,使得加拿大華人投資房產比例一直持續增加。
相較前些年的移民來說,近些年的新移民經濟基礎會好很多,秉承著傳統的“買田置地”觀念,大部分華人移民登陸後,會考慮購房做房東,其中主要以自住和投資這兩類為主。
趁著近些年樓市的火爆,很多人通過炒樓賺得第一桶金,也有一些經濟實力較弱,或者投資穩妥的人認為,炒樓不見得都能在買賣中賺取利益,採取了更加穩妥的投資方式——出租房間,以租養屋。
自己有房住,另有房屋租賃收取房租,以此降低經濟負擔或者償還房屋貸款。
尤其是一些剛來不久,或者並未找到合適工作崗位的技術移民,會選擇購入房產後,以租養房,既能減輕自己的經濟壓力,又能實現買田置地的夢想,在加拿大擁有自己的家,一舉兩得。
租房三年 棄租買房為安家
周女士跟隨先生於2005年移民到多倫多。剛剛登陸的前3年,周女士全家一直租房而居。
「因為我和先生在國內是從事醫療工作的,來加拿大後特別難找工作,所以,前三年都沒找到自己合適的就業方向,完全是在坐吃山空,兩個人的心裡壓力都很大,實在沒有勇氣和經濟實力購房產。」
周女士說,他們剛來的時候租住在一棟獨立屋的一層客房,和房東共用廚房,遇到吃飯時候非常不方便,好在當時沒有孩子,兩個人為了省錢也就堅持下來了,一住就是三年。
之後她和先生都去上學,畢業,都有了比較穩定的工作,她也開始盤算購買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
真正讓她下決心購房,是受朋友邀請去參觀他們的新房,她突然感覺到有自己的房子才有家的感覺,這種歸屬感和他們一直在租住別人家的感覺完全不同。她跟先生商量要買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
周女士說,購房的決定並不是盲目決定的,他們也與周圍從事房產銷售的朋友探討過自己的財務狀況,按照自己的家庭收入,供一套中等價格的房子應該沒有問題,雖然要支付銀行貸款和利息,但總比租房全部付給別人好,若干年後,還清了貸款,房產就是自己的。
他們的房租是一個月800元,但是當時的樓市價格,如果自己購買一套普通公寓,付清首付,一個月的貸款大概也就在1000元左右,雖然貴了一點點,但是是在為自己供房子,這種感覺絕不可同日而語。
以租養房 減輕負擔無壓力
於是,2008年,周女士在多倫多購入了一套三房公寓。這套房子總共花費了夫婦倆將近35萬加幣,付完首付,大約每個月需要償還給銀行1300元。
2008年多倫多房價經歷了之前的直線上漲階段,年底略處停頓期,相較而言,房價不算高,周女士覺得,雖然自己並不是因為房價放緩才決定買房的,但是這個時機仍然是選擇的非常正確。
房子位於Finch夾Yonge,地段非常好,距離地鐵站步行只有5分鐘的路程,周邊超市、商場、飯店、車站等各類生活配套設施都非常全面,特別適合他們這種年輕家庭居住,也是下一步投資的黃金地段。
搬進新居後,周女士發現,三房對於兩個人來說綽綽有餘。平時他和先生只是用一個房間,其他的房間都屬於空置。而且,因為公寓樓的管理費很高,一個月,他們要在房貸的基礎上多投資500多元,如此算下來,一個月養房的費用有2000元,這個費用,超出了他們當初租房時的預算。
於是夫婦倆商量後決定將其餘兩間房分租出去。周女士說,按照當時房子的條件和設施,加上環境和交通都不錯,他們的房子很容易就能租出去,而且一間房的租金並不比自己當初租獨棟時低多少。
2010年,他們以一間房700元的租金,將兩間房子租給了兩個留學生女孩。這種以租養房的形式,一直延續到他們有了孩子,重新購買了大房子,而將自己住的主臥室也租了出去。
回顧自己的置業經歷,周女士認為,新移民如果打算紮根於多倫多,那麼,與其租房「為他人做嫁衣」,在有一定收入基礎的情況下,還是為自己安一個穩定的家更合適一點。
如果沒有雄厚的經濟基礎,公寓相對其他住宅類型來 說門檻比較低。當然,也不能一概而論。如果你的目的是為了居住在繁華的城市中心,以便更好地工作,尋求更多機會,並且是首次打算購入自有住房,那麼公寓往往是最合適的選擇。
而且,公寓房一樣可以分租與他人,為自己減輕負擔。但是,因為局限於空間較小,公寓房在選擇房客時,要有一些特別注意的事項。
比如,自己是單身或者沒有孩子,對公共區域需求較低;公寓面積較大,廚房、衛生間等區域空間寬闊;最好尋求單身房客,公共區域不會過於擁擠;盡量減少生活中的不便。
「只要租出去,妥善管理,每月收的房租就足夠還銀行的貸款了。到時候,房子還是自己的,而部分貸款則由房客替我還,這樣可以說是一舉兩得,」周女士說。
周女士表示,她的那套公寓房,現在的市價是80萬加幣,而她自己,這麼多年其實沒怎麼為養房花過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