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do管理費年年加,理應更有資源處理住客的問題,但原來不少人眼中,管理公司就是最大的問題。
火警鐘誤鳴、升降機經常維修等在今天的多倫多已沒甚麼討論價值。
管理費增加,換來的竟是,無緣無故有陌生人在你洗澡時入屋;
電梯所有按鈕不能用,要致電管理處遙控;
熱心的管理員為未有登記的訪客打開你家大門;
甚至保安進來把你家飯桌「當櫈坐」!

單位被用作bnb 管理公司懶理
身邊不止一位經紀朋友說過,多倫多某幾楝condo的租盤,他們無論如何也不會推薦給租客,哪怕是去年夏季租務市場最hit的時候。無它,糟糕的管理公司非但不管理,還久不久自製問題,代理經紀不想「執手尾」。
去年也有網紅力數Downtown某Condo的種種問題。這楝在各大租屋網評分長期不合格的condo,因為很多單位被用作air bnb,令短租客數目竟比真正住客還要多。長期的噪音問題、大廈內品流複雜、出入人數多令電梯須長時間等候等等,令不少熟悉多市環境的租客敬而遠之。
王先生去年到密市朋友家,遇上電梯因晶片故障,令電梯所有按鈕失靈。最後他要在車庫找一個有電話訊號的地方,致電管理處幫忙「控制」電梯到他需要的樓層。令人驚訝的是,數月後他再度到訪,發現大家仍舊是要保安幫忙「揸𨋢」,這種操作令大堂等電梯要大排長龍。他笑言沒有想過21世紀仍會發生這種事,而且數月亦沒妥善處理。

新式Condo 不一定有更好管理
華人聚居的萬錦市,有不少新落成的condo,管理公司也是大集團,風評相對好一點。不過,筆者訪問了不願透露姓名的E先生夫婦,他們直言對condo的管理甚為失望,更力數管理公司三宗罪!
E先生曾是商業大廈的物管職員,因此他很了解行業內情。
在搬入該condo不久,他便在大廳及睡房安裝了攝錄鏡頭。「以往也有聽同事說過,有些貪婪的保安會趁單位沒有入內偷東西,他們喜歡針對長者下手。一來因為長者很多沒有裝Cam,加上長者記性較差,遇事亦不懂投訴。」,他強調這些雖是行內的「江湖傳聞」,但亦令他明白家中有鏡頭,比較可保障自身權益。
在三個月後,他們收到通知,維修人員要入內檢查空調系統。那天回家後,看到桌上放了一張紙條,交代了甚麼時間上來、檢查了甚麼等等。E先生也沒有特別在意,直到幾天後,他翻看攝影機,才發現當時保安進門後,毫不客氣的一直坐在飯桌上,一直到維修人員做完檢查。
問他有否向委員會投訴,他表示這種無禮但沒違法的事情,據他經驗投訴不會有用。「如果是犯案行為,例如偷竊,那麼可以報警處理。可是事件又沒那麼嚴重,相信保安也不是刻意,不過知道有人這樣隨意把這裡當自己屋企,感覺當然不舒服。太太也有提議向委員會投訴,但我怕換來被管理處針對,到時更麻煩!」 E先生的感受相信也是不少人的心聲。

入住第一天 被管理員當小偷
談及管理處職員的態度,E先生直言從搬入第一天,已受到他們無禮的對待。「當時房東除了給我們單位鎖匙,也給了我們大廈入口的匙卡,供我們出入。不過我進出時發現匙卡失效不能用,向管理處的經理反映,他竟愛理不理,一直敷衍。」
隔了一會,終於有回音,但竟將E先生當成罪犯審問。「那經理查了電腦後,一眾職員竟改口質問我,問我匙卡的來歷。他們說有人報失了這張匙卡,因此他們把它報銷了,言談間一直懷疑我偷了這張卡,態度非常差!」
其實,投資者在同一楝公寓有幾個單位也是常有的是,特別是早年買樓花,不少華人喜歡「一次掃幾個」,因此搞混了匙卡也有可能。「總之那次搞得幾乎要報警,剛搬來便遇到這種事,印象當然不好!」E先生回憶說。

鄰居食大麻 走廊烏煙瘴氣
更令他們不滿的,是管理公司「該管不管」。「老實說,我也當過物管,明白有些麻煩的租戶,大家都不想跟他打交道。不過,過份欺善怕惡,也令人討厭。」與當初質「匙卡事件」質問E先生的態度相比,處理大廈內吸食大麻的租戶,管理公司表現出完全另一張嘴臉:「我們大廈公約有列明,不管公共地方還是單位內,都不可以吸食大麻。不過兩三個月前,附近有一戶非裔人士搬入,自此該單位不時傳出濃厚的大麻味,也不知他們有多愛抽大麻,但一天到晚都是那味道!」
E先生跟其他住戶,都試過向管理處投訴,但情況一直沒有改善。後來該層投訴的人太多,管理處才「勸籲」一下該住戶。「所謂的處理,換來的就是那單位用一條濕毛巾象徵式封住門縫,而且沒幾天又打回原狀。如果連大廈公約也不好好執行,憑甚麼要我們交管理費?」筆者到訪當日,甫離開電梯便已聞到濃郁的大麻味,相信左鄰右舍一定不勝其擾。
E先生坦言,當初從Stouffville搬來萬錦,每月付2300元租這個一房一Den的單位,其中一個原因正是覺得新式Condo的管理會好一點:「也不能說真的很不濟,但整體跟內心預想的無疑是有落差。」

加裝內置鎖 仍可破門而入
女生租Condo,更多了治安問題要考慮。除了出入大廈會否很多閒雜人,原來平日在家亦不能掉以輕心。有住在Downtown的朋友分享,試過一晚洗澡後,出來赫然發現一個陌生男人在屋內,說是維修人員,敲門沒人便自己開門入內。事主認為私隱受到侵害,便向管理處投訴。
結果隔天晚上,管理處竟再找三人入屋,聲稱昨晚檢查有遺漏,疑似「報復」。當時人心裡委屈,但亦投訴無門。到底管理處人員是否真的可以隔便入屋?有地產經紀解釋,一般管理處要在24小時前通知,並列明到訪的時間。
不過,如果情況緊急,如家中懷疑失火,物管人員可以馬上入屋。當然何謂「緊急」,未有明文解釋。條文是否存在漏洞,讀者可自行判斷。對於事主的遭遇,經紀亦嘗試從另一角度理解:「事件真相當然是個迷,但也不能一口咬定是管理公司負全責。因為以往有同類事件,管理處其實已電郵通知單位業主(即房東),但房東未有提醒租客。因此奉勸各位租客,入住時最好主動向管理公司提供電郵,平日亦要多留意大廈通告。」
既然不喜歡陌生人進出,那我另裝一個鎖是否可防止不愉快事件?E先生解釋,如果管理公司未能內進,他們有權「爆鎖」,破門入屋,而不用作任何賠償。不過,也有經紀會建議客人在家時裝鐵鏈從門內反鎖。「如果家中有女生,我會提議用鐵鏈,那麼你在家時,至少可以整理好衣衫,方便開門時才讓對方入內。對方知道門內反鎖,一般也會禮貌地在外面等候屋主開門。這樣可以避免雙方尷尬。」

非登記住客 仍獲保安幫忙開鎖
同樣居住在Downtown的王小姐,她表示管理員一般按指示,兩人一組入屋,她亦覺得安心,因此沒有安裝攝錄鏡頭。不過,她住的Condo,維修人員入屋的情況相對頻密,有時亦會覺得有些騷擾。「不知是否大廈較新的緣故,最近三個月,幾乎每兩星期便接到通知要入屋。如果外出還好,有時候早上未起身的話,對生活或多或少有影響。」
而且保安太熱心,有時也不一定是好事。「我曾試過忘了帶鎖匙,向保安求助,由於住戶登記了我的姓名,保安檢查了我的證件後,便幫忙開門,本來是很好的。不過有一次,輪到我同房忘了帶鎖匙,她不是登記住客,但保安竟然照樣開門給她,這樣便有點令人覺得太鬆懈了!」的確,如果非住戶都能入屋,那麼管理處似乎未有盡保安的責任。